清政府割給俄羅斯一百多萬來方公裏的土地原因

1860年前後,割給俄羅斯的東北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大好河山,是極重要的戰略要地,庫頁島的石油,外興安嶺的木材,黑龍江的水力,無一不是我們稀缺的,更重要的是有直接進入大洋,不受西太平洋島練的束縛的海路。
  在清末向外國所割的地,香港已經收回,台灣也在中國人手中,遲早要統一,而這一百萬平方公裏土地卻是無日可收回。隻能爲之哀歎。(當然也還有其它我們也隻能爲之哀歎的土地)
  有人會說,清政府腐敗孱弱,打不過人家,不得不割地。
  不,實際不是這樣。
  一,清政府像丢棄敝屣一樣放棄了一百萬平方公裏大好河山
  清政府向俄國割讓這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的過程大體是這樣的  鹹豐七年(1857),英法聯軍攻占了廣州,帝俄以爲有機可乘,在第二年春天,向清政府提出要商談如何對付英國和法國,實際上,俄國人談判的目的是爲重新劃定國界,吞食我國領土。清政府的談判代表、黑龍江将軍、皇親奕山被俄國人的威逼吓破了膽,竟然簽訂了《瑷珲條約》,将黑龍江以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裏領土奉送給了俄羅斯。
  英法聯軍繼續侵略中國,在1860年十月攻占了北京,俄國人又認爲有機可乘,居間“調停”,利誘和威逼雙管齊下,清政府又把烏蘇裏江以東,包括海參崴、庫頁島在内的三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給了俄羅斯。
  俄國并沒有用軍事力量攻打中國。沒經過任何戰争,隻是在威脅和利誘下,清政府就給了俄羅斯大片土地,這塊地方比英國和法國本土面積總和要大,比現在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面積總和要大,相當全國土地的十分之一。雖然有一位官員爲此彈劾奕山,控告他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就割讓土地給外國,奕山雖然因此受到了革職留任的處分,但不久就調回北京,接着任禦前大臣,并沒有受到處罰  總體上說,皇帝、朝臣和老百姓們似乎是很平靜的,就像是丢破鞋似的,丢了這大好河山,好象都沒有将這大片領土當回事似的。
  有人會說,這也不奇怪,清政府腐敗透頂,像敗家子一樣胡亂割地,習慣了。
  不,實際上不是這樣。
  二,清政府并不願意向外國割地
  不論清帝國有多麽腐朽,皇帝、太後及大臣是多麽昏庸,但也遠遠沒有糊塗到随便割讓土地,毫不在乎的程度
  例如,在鴉片戰争中,接替林則徐的琦善,私下許諾割讓香港,被皇帝知道後,立即撤職查辦,籍沒家産,逮回北京,定爲死罪。後來雖然赦免了死罪,但也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和清政府對于割地看得是十分嚴重的。
  也許有人說,那是在鴉片戰争時,而割地給俄羅斯是在後來,正好是太平軍造反時,顧不過來。這解釋也不成道理。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也是在清政府忙于和太平軍作戰時期的事。英法聯軍先在廣州打,接着在長江下遊打,後來在大沽口和天津打,一直打到北京,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清政府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割讓九龍(共十一平方公裏)的領土。清政府并沒有因爲要鎮壓太平軍,随便把土地割給英國或法國,割地賠款實際上多是在打了敗仗之後被迫的,是不得已的。
  三,并不是因爲那片土地太遠
  也許還會有人說,那是因爲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地方太遠。這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  這一百萬平方公裏土地,距北京大約在兩千公裏左右,而新疆伊犁(伊甯)地區距北京約四千公裏遠,但當時朝野對這兩個地方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作爲對比,我們看看俄羅斯侵略新疆伊犁(伊甯)及其附近地區的曆史。
  同治四年(1865),新疆發生了内亂,中亞烏茲别克地區的軍人阿古柏率軍隊進入新疆,并占領了新疆大部分地區;同治十年,阿古柏占領烏魯木齊等地,俄國趁亂占領了伊犁(現伊甯市);左宗棠率軍進入新疆,光緒二年(1876)收複烏魯木齊,第二年越過天山消滅了阿古柏侵略勢力;爲了收回伊犁,清政府派滿清貴族崇厚前往俄國談判,簽訂了将伊犁西部、南部大量土地割讓給俄國,隻收回伊犁一個孤城的屈辱條約;消息傳來,朝野大嘩,群起反對;清政府把崇厚逮捕下獄,另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去俄國談判,雖然簽訂的仍是個不平等條約,但總算是要回了伊犁南部的一些土地。
  由此可見,清政府的态度以及朝野輿論對待東北這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新疆伊犁附近的土地,确有相當大的差别。詳細研究,可以列出不少原因,而清政府對東北的長期封禁,應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四,重要原因是因爲清政府封禁了東北
  清朝初年,東北由三個将軍管轄,又設立柳條邊,将東北的中、北部劃作對漢族人的絕對禁區(除因重罪流放)。沿着柳條邊挖掘壕溝,沿着壕溝插着柳條,設有一些邊門,隻允許經将軍同意的人穿越。每個邊門駐有兵丁,沿邊巡查,如發現有人偷越柳條邊,就騎馬追捕。
  柳條邊中一條被稱作老邊,是由山海關附近開始,大體位置爲沿着遼甯省東、北、西三面的邊界(稍向内移一點),直到丹東附近的鳳凰城。老邊主要是防止漢族人越境到北邊,同時其西段也有防止蒙古人南下到遼甯放牧的作用。
  另一條稱新邊,建于康熙二十年,是由開原起向東北方向,經四平、伊通、九台到吉林市北的舒蘭縣西爲止。新邊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到東部來放牧。新邊的東部或西部都是漢人的禁地  在清初東北的三個将軍爲:奉天将軍管轄區在柳條邊以南(大體上是現在的遼甯);吉林将軍所轄的地區包括現在吉林省的大部分,黑龍江省南部,如阿城(現哈爾濱地區)、甯古塔(現牡丹江地區)、依蘭(現佳木斯地區),也及後來被俄羅斯占領的烏蘇裏江以東及黑龍江下遊、海參崴、庫頁島等地;黑龍江将軍管轄着現在黑龍江省和内蒙古的東北部,及黑龍江以北後來被俄國人占領的廣大領土。吉林将軍及黑龍江将軍管轄地都在柳條邊以北,是漢族人的禁區。在這兩個區中根本就不設置府、州、縣等行政管理政權機構。禁區人口極爲稀少,确也沒有設立管理機構的必要。
  即使對于漢人到柳條邊以南的遼甯去經商也有極苛刻的限制。在這樣條件下,東北地區很難有所發展和進步。
  吉林将軍原駐甯古塔(現在的牡丹江市附近,後來才移到現吉林市附近)。作爲重鎮甯古塔,其落後程度是我們很難想象的。據楊賓的《柳邊記略》中記載說:有個叫陳敬尹的人被流放到甯古塔,其地尚無漢人;滿人中有錢的以麻爲衣,窮人則穿獸皮;有一個官員,得到一些白布,縫了白衣服,過年時穿,看見的人無不羨慕。由此一例即可以推想其落後程度。 因爲是禁區,經濟不會大發展,這樣落後的狀态也不會改變。據乾隆三十六年,大約是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八十多年後統計,吉林将軍所轄的這樣廣大的地區竟然隻有五萬多人,其所轄地區不小于七十萬平方公裏,每平方公裏平均竟不足零點一個居民。比當時的蒙古、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還要低的多,雖然東北的自然條件遠優于那些地方。
  被割讓給俄國的地區可能比甯古塔更落後荒涼。這樣,皇室和滿州貴族們根本就不會喜愛這樣落後荒涼的地方,一般被禁止前往的老百姓更不可能對其産生任何感情,這大概就是糊裏糊塗地将這地區割讓于外國,大家都沒當作一回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偏遠地區,發展慢是不奇怪的。這樣說不對,和新疆對比,就可以看出差别。
  清政府從來沒有把新疆列爲禁區,在新疆許多地區實行屯田,鼓勵移民,對到那裏經商也是支持的。這樣,新疆發展較快。
  徐松的《新疆識略》講到那時的中原(山陝江浙之人)商人,到南疆第一大城葉爾羌(現莎車)去經商,可見内地和新疆已經有了很密切的聯系;他記載了烏魯木齊的繁華情景,說是個交通很便利的地方,商店一個接一個,城市寬敞,茶館酒店、歌舞表演者和具有工藝技巧之人,樣樣齊全,其繁華富庶,關外第一。東北的被封禁的地區永遠也無法發展到這種程度。
  這樣,新疆和内地有了較密切的聯系,有了感情,俄國侵占此地,臣民的反對态度,自然就較爲激烈,俄羅斯要侵占這片領土,也就不象攫取東北土地那麽容易了。
  也許還會有人說,人口密度那麽低,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嗎?這一百萬平方公裏地方即使不給俄羅斯,打起來,也肯定要丢。一方面,本國人口太少,确實很難固守,但是,這種人口特别少,也是封禁造成的惡果。其次,人口密度低也絕不能成爲割讓土地的理由  如果清政府不封禁東北,東北發展的速度未必會低于新疆。以清朝的腐敗,打不過外國人,割地賠款都是可能的,但是,這樣糊裏糊塗把一百萬平方公裏土地送人的事,大約是不會發生的。至少會和新疆西部領土一樣去力争少割一些吧
目前,中俄完成兩國絕大部分國界的勘分工作,兩國都對發展邊境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充滿憧憬。不過,對于劃界這樣的敏感問題,雙方有關人士中存在一些不滿情緒也十分正常。比如,如何看待沙俄與清政府之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成爲中方部分人士不滿的主要原因。也許,隻有在真正解曆史後,人們才會更加的理智。

  也許,中俄國界全線劃定的成果和經驗,能爲中印尋找公平合理的邊界解決方案提供一些參考。

  令人遺憾的不滿

  2005年夏天,在已經完成勘分兩國東西兩段98%國界的基礎上,中俄兩國政府、立法機構對剩餘部分——主要是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交彙處的黑瞎子島、銀龍島——的勘分,也相繼完成全部立法程序,兩國外長互換相關的法律文書。

  據悉,中俄兩國在當地的劃界工作已經啓動,我邊防部隊明年夏季可能登島并建立哨所,2007年中國居民即可從中方撫遠一側自由登島,從事開發經營活動。

  中俄國界全線劃定是中俄關系史上最重大、最具積極意義的關鍵事件,不僅爲兩國的國家環境和經濟建設提供安全保障,而且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理應得到兩國各界的珍視。

  但令人遺憾的是,至今中俄兩國都有一些人士對劃界表示不滿。

  中國部分人士的不滿主要表現在兩點上:

  一是對19世紀中俄簽訂的《瑷珲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懷有積怨,想不通,一提起那些條約就心氣不順,憤懑不平,認爲既然是不平等條約,爲什麽還要“以這些條約爲基礎”解決兩國邊界問題;

  二是對中俄“平分”黑瞎子島(俄稱“大烏蘇裏島”)想不通,認爲該島位于黑龍江主航道中方一側,理應劃歸中方才是。

  而在俄羅斯,相當多的人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俄勘界也是異議多多:

  一是擔心中國正在崛起,未來會否憑借實力“收複失地”——這是“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一直喧鬧不止的主要根源;

  二是擔心中國會否利用“和平邊界”大搞“非法移民”,即進行“無硝煙的收複失地”;

  三是認爲,按照1991年《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2004年《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劃界,俄方讓步太多,“有損俄羅斯國家利益”。

  俄羅斯有關人士對俄方放棄實際控制的土地懷有不滿,對中俄“平分”黑瞎子島尤其反對。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主航道中方一側,面積約爲350平方公裏,屬未開發土地,但在軍事上一直被沙俄——蘇聯——俄羅斯所嚴格控制,中國軍民無權涉足。

  盡管曆史條約是不平等的……

  目前看來,在兼顧中俄兩國人士的想法基礎上理順民衆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19世紀中俄簽訂的一系列領土邊界條約,确實是不平等的,是沙俄強加于清朝政府的。但是,按照國際法公約,那是中俄兩個主權國家的政府行爲。

  以1860年《北京條約》爲例,當時國力強盛的沙俄抓緊中國國難臨頭之機,以“調停有功”爲借口,以“兵端不難屢興”相威脅,強迫清廷就範。但是從國際條約公法看,所訂條約都經過了雙方“談判”、“最高權力機構批準”、“換文”、“履行條約管理職能”等程序。
  清朝被推翻後,中華民國曆屆政府對19世紀中俄條約沒有提出異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制訂的《共同綱領》則宣布:“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

  這裏沒有提及兩國曆史上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中蘇處于友好時期,不可能提及。再說斯大林也決不會允許中國提及的。隻是到1960年代中蘇關系破裂、兩國開始邊界談判時,才不得不正視、尊重曆史事實問題。是中蘇邊界的不合理,才導緻沖突的,因此曆史問題無法回避。

  1964年2月23日開始第一次談判前和談判過程中,中國一再明确宣布,中國不會要求歸還根據不平等條約割占去的土地;盡管曆史條約是不平等的,但是中方還是願意本着“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方針,以條約爲基礎,對現有邊界線進行合理調整。

  邊界問題談判内幕

  爲什麽要“本着‘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方針‘進行合理調整’”?

  第一,當時蘇方根本不承認那些條約是不平等的,堅持“目前蘇聯‘實際守衛’的邊界線”就是“以平等條約爲基礎的”,是“曆史形成的”,因而是合理的;兩國之間沒有“邊界問題”可談,存在的問題隻是雙方看法不同,雙方不是進行“邊界談判”,而隻是就“個别地段”進行“協商”。

  第二,蘇方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在蘇聯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軍全面越過“條約線”,占據有利地勢,把邊界向“條約線”中方一側推進1000餘公裏,這樣中蘇之間就存在着兩條“邊界線”,一條是“條約線”,另一條則是超越不平等條約的“蘇方實際控制線”。

  第三,蘇方不僅堅持說19世紀的條約是合理的,而且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掀起一股大肆篡改曆史的運動,這股浪潮直至近期在俄羅斯知識界仍未平息,這在俄民衆中造成惡劣的影響。

  1989年5月16日,鄧小平再次明确宣布:“後來中蘇進行邊界談判,我們總是要求蘇聯承認沙俄同清王朝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承認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害中國的曆史事實。盡管如此,鑒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萬平方公裏是通過條約規定的,同時考慮到曆史的和現實的情況,我們仍然願意以這些條約爲基礎,合理解決邊界問題。”

  1986年7月28日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講話中,一改蘇聯當局以往立場,承認兩國存在邊界問題,表态願意按照國際公法,合理解決邊界問題,建設一條和平邊界。同年9月2日,我國領導人鄧小平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此後,中蘇(俄)邊界談判才走上正軌,組建了中俄聯合勘界委員會。

  參加委員會的俄方無任所特命全權大使、首席代表、團長吉列耶夫撰文委婉地說明了曆史真相,承認了《尼布楚條約》之後俄中《瑷珲條約》、《北京條約》以及斯大林時期兩國領土邊界變動的事實。也可以說,1991年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随之而來的8年勘界,以及2004年10月14日簽訂《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都是俄方接受中方一貫立場的結果。

  我國有人認爲,中俄現在全面劃定國界爲時過早,應該把領土問題作爲懸案擱置起來,等待将來伺機解決。如果問他們将來怎麽解決,他們卻又回答不出。

  等中國強大起來用武力奪回嗎?或者使用其他辦法逼迫俄羅斯交出那些領土嗎?須知,“和平發展”、同周邊國家永做“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是我國長遠的基本國策,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不得已而采取的“謀略”。它反映的是我國外交方針的本質,是我國社會性質的必然延伸。因此,中俄邊界問題越早解決越對我國的和平建設有利,而不是相反。

  對列甯的一種誤讀

  有些讀過中國近現代外交史的人中,由于沒有從事專門研究,還存在另外一種意見,即認爲,十月革命後列甯曾經主張廢除沙俄時期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這些同志認爲,既然連列甯都主張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那我們爲什麽還要以“不平等條約爲基礎,解決邊界問題”呢。

  其實,這是對列甯的一個誤解。列甯對舊俄與中國“不平等條約”的主張,首次見諸于1919年7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通稱《加拉罕第一次對華宣言》)。

  《宣言》中寫道:“蘇維埃政府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裏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以後,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協議及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訂的一切協定進行談判。”

  請注意,以列甯爲首的蘇俄政府在《宣言》中所指要“廢除”的條約隻是1896年以後的各項條約,并不包括1896年以前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列甯所指的條約是:1896年6月3日有關俄日争奪中國東北利益的《中俄密約》、1901年9月7日“八國聯軍”政府迫使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1907年3月30日簽訂的重新瓜分在中國東北、外蒙及朝鮮勢力範圍的《第一次日俄協定及密約》、1910年7月4日,日俄确認第一次密約之各自在華特權的《第二次協定及密約》、1912年7 月8日俄日的《第三次密約》、1916年7月3 日俄日簽訂的《第三次協定及第四次密約》。

  1920年9月27日蘇俄《加拉罕第二次規劃宣言》第一條寫道:“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宣布,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定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内的一切俄國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國資本家階級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

  這裏可能産生誤解是,“一切條約”包括《瑷珲條約》、《北京條約》等割占領土的條約。但是,1924年5月30 日《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第三條規定:“兩締約國政府……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則,暨1919年與1920兩年蘇聯政府各宣言之精神,重訂條約、協約、協定等項。”第四條規定:“蘇聯政府根據其政策及1919與1920年兩年宣言,聲明前俄帝國政府與第三者(按,主要指日本)所訂立指一切條約,協定等項,有礙中國主權及利益者,概爲無效。”

  這裏指明的是“1919與1920年兩年宣言”,當然,有效範圍僅爲1896年及1896年後所簽的各項條約,并不包括1858年至1896年之前的那些不平等條約。

  《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簽訂後的第二天,即1924年5月31日,中蘇正式建交。

  至于黑瞎子島、銀龍島,即使按照不平等條約也理應屬于中國,但是19世紀那些條約簽訂之後,一直處于俄方控制之下,中蘇關系惡化之後,蘇方在島上加強島上的軍事設施。

  此外,黑龍江主航道緊臨俄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城下,近年,俄羅斯邊防軍和地方當局更在“哈巴”與黑瞎子島之間架設人工操縱的開合浮橋。

  據俄方報道,根據2004年10月《補充協定》,俄方已經在拆除設施,計劃搬遷島上居民。
 俄方人士的新擔憂

  從曆史上看,現在這樣劃界對于中、俄兩國來說,都是最佳、最合乎理性的選擇。中俄複雜的邊界形成史已經結束。當前和今後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是如何共同緻力于建設友好、和平、合作、繁榮的邊界地區。

 随着中俄國界問題全線解決,俄國内的“中國威脅論”有所減弱。但是“威脅論”仍有市場,還在重複宣傳。俄羅斯某些人擔心中國有朝一日“收複失地”或者通過“非法移民”占領曆史上失掉的領土,固屬“杞人憂天”,但是我們也應給予“理解”。

  中俄東段邊界長4000多公裏。邊界兩側的居民人口數量極不對稱: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以東)和烏蘇裏江以東濱海區人口總數僅爲700-800萬人,而且每年還在減少,遼闊的面積達1000餘萬平方公裏;

  經濟欠發達、基礎建設相對薄弱而與之毗鄰的中國黑龍江省居民爲3700餘萬人、吉林省爲2600餘萬人,内蒙2300餘萬人,三處總人口近9000萬人,面積總共爲174萬平方公裏。

  正是人口和經濟發展的不對稱,使俄羅斯一些人士擔心中國可能“威脅”俄羅斯領土安全,或者可能會有大量“非法移民”流向邊界另一側。

  如何更好地開發中俄邊境地區

  前不久在哈爾濱舉行的“中俄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與會者達300餘人,中俄雙方代表都對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充滿希望,都設想種種經濟互補計劃和樂觀的展望,甚至出現一種“大幹快上”的情緒。人們确實有理由相信,中俄區域經濟合作正在步入一個新階段。

  黑瞎子島的開發,具有特殊意義。今後在相當長時期内,黑瞎子島的政治意義要遠遠高于經濟意義。我們一定要以事實證明,中方人員登島從事經濟開發,定能使中俄雙方共同受益,特别是會給對岸的哈巴羅夫斯克帶去更好的發展環境。

  中俄民貿、邊貿經曆已有15年之久。這一期間的正面經驗和反面教訓——如初期假冒僞劣商品大量湧入俄方,近期久拖不決的“灰色清關”問題、非法越境漁獵、經商等,都應納入我們的研究視野。

  另外,在建設邊境開發區時,必須把評估、優化生态環境放在首位。決不應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實際上,如何治理松花江、烏蘇裏江、黑龍江的河水污染問題,已經提上日程。對此,俄方媒體已有大量報道和怨言。單純追求“自動化生産線”已經不能适應環保要求,必須建設集約化、資源可循環利用的“自動化生産鏈”。

  在開發中俄邊境全線地區時,應該給予投資基礎建設的項目以一定的政策優惠,使中俄邊境地區成爲基礎建設——鐵路、公路、水運、橋梁、通訊發達,環境污染最少的先進地區。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