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大突破! 台灣團隊登國際期刊

胰臟癌位居台灣癌症死因第八位,是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隻有不到2成的患者可在早期就被診斷,進行手術治療;但即便如此,仍有超過80%的患者會在術後五年內死於腫瘤復發。而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日前發現,人類胰臟癌中存在6個基因分子標記,且此一突破性發現,即將刊登在11月份的頂尖國際期刊腸胃學 (Gastroenterology) 上,並將同時提出美國暫行性專利申請。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蔡坤志醫師、陳立宗所長及張俊彥前所長 (現任成大醫學院院長) 所帶領的胰臟癌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沈延盛醫師帶領的上消化道癌醫療團隊合作,利用獨創的三次元組織工程技術結合生物及臨床資訊分析,發現人類胰臟癌中存在6個基因的分子標記,可以反應腫瘤幹細胞的活性,並極為準確地預估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其準確率可高達95%,大幅超越傳統臨床病理指標和全球其他已知的分子指標。

此外,國衛院研究團隊也發現,此6個基因標記中的首要基因,扮演著使胰臟癌幹細胞及其疾病惡化的主要推手,動物實驗更發現,抑制此基因就可有效抑制胰臟癌幹細胞,進而抑制胰臟癌轉移並延長存活期,可作為發展胰臟癌治療藥物的重要治療標的。

實際運用上,利用此6基因標記可以計算出預後指數,並可藉此準確估計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檢測後若具有早期 (半年至一年內) 復發風險的病人,便可考慮接受較積極的輔助性化療或標靶療法,以期能有效延長存活期。研究團隊目前正規劃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轉譯研究,希望藉此開發出針對癌幹細胞的標靶療法,造福更多胰臟癌患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