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缺乏酵素?不耐高溫而流失
華人健康網 轉載
小腸可吸收酵素,進入血液
有一個關於酵素非常重要的發現,就是從吃下去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裡面,可以透過小腸壁吸收其中一部分酵素,這些酵素會進入血液,或儲存在身體裡面,可以輔助分泌酵素的器官,降低酵素分泌的壓力,避免酵素不足的情形。
歐葛斯醫師(Dr. Anton W. Oelgostz)及同事發現,如果對血液中澱粉 含量低於正常值的病人,給予含有澱粉 的胰臟萃取物,經證實,一小時後,病人的澱粉 值會回復正常,並且可以維持數天。而且,假使病人有過敏,以及血液中酵素含量過低,服用之後,發現酵素值立刻恢復正常,過敏也消退了。
其他研究證明,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由於食物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皮膚疾病,也可以用口服酵素的方式來消除症狀。對酵素來說,血液是個很適合協助未消化物質分解的環境。渥夫醫師(Dr. Max Wolf)和羅斯柏格醫師(Dr. Karl Ransberger)已多年採用蛋白 來治療發炎和運動傷害。
在兩位醫師合著的《酵素治療》(Enzyme Therapy)一書中,有個實驗描述在數種酵素內添加放射性染料,以測試酵素是否會從消化道循環進入血管和人體。結果經由電泳分析(Electrophoresis利用電流來測定酵素含量)顯示,這些吸收的酵素,確定會出現在肝臟、脾臟、腎臟、心臟、肺臟、小腸中。
酵素為何會缺乏?
酵素的特性之一,就是無法抵抗高溫,尤其是烹煮。當食物裡的活性成分接觸到高溫蒸氣,裡面含有的酵素就會快速失去活性,甚至被破壞殆盡。在溫度約攝氏度時,所有的酵素都會瓦解,也就是說,在罐裝、高溫消毒、滾燙、烘烤、燒烤、燉煮、油炸的食物裡,酵素已完全失去活性。雖然罐頭裡面還是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裡面所含有的酵素都已經受到破壞。
賀威爾醫師(Dr. Howell)認為,「在攝氏~度的熱水中,酵素幾乎會被破壞殆盡;以長時間低溫度加熱,或以度瞬間加熱,也會殺死酵素;在~度加熱一個半小時,就會殺光所有的酵素。」食物加工、精製、烹煮及微波加熱,都會讓我們所食用的食物產生遽變,因為這些處理方式會破壞酵素,進而造成人體器官失衡,成為引發疾病的遠因。
調查發現,隨著溫度上升,酵素不但效率降低,而且消耗量也增加,例如,在馬鈴薯澱粉裡面加入澱粉消化酵素,發現溫度約攝氏度時,比起約攝氏度,消化的速度更快。
現代一般對於酵素消耗的認識,並不是酵素「用完了」,而是「失去了」,許多實驗發現,在發高燒或是激烈運動之後,尿液裡面會發現大量的酵素。每天人們都會從流汗、尿液、糞便以及唾液、腸液等所有的消化液中,失去許多酵素,同時雪上加霜地,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酵素隻會少、不會多。
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經由日常食物來補充,但是很少人會注意酵素不足必須多吃生食來補充。如果人體總是從其他器官攫取不足的酵素,久而久之,就會導緻酵素消耗過量,早衰,並使得身體能量不足。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