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珍貴!世界政壇領導人的青澀照!金正日小時後竟然長這樣...


                  
下面照片中的,都是叱吒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們都被歷史銘記,而這組圖片要帶你回顧他們的青澀歲月!你能認出幾個呢?





小布希!(1946年7月6日-),為美國第43任總統。布希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由於與父親同樣都是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希以區別,而他父親就被稱為老布希。





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遇刺身亡為止。



羅納德·威爾遜·雷根(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美國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7年-1975年),第40任總統
(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和勵志講師,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森(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第36任美國副總統(1953年-1961年)與第37任美國總統(1969年-1974年)。尼克森是唯一於在位期間,以辭職的方式離開總統職位的美國總統。



羅斯福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受民眾期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任職長達12年。他是身殘志堅的代表人,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和第34任總統(1953年-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暱稱為艾克。



哈利·S·杜魯門(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國第三十四任副總統(1945年),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三十三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北約的成立以及朝鮮戰爭的爆發。其中朝鮮戰爭使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戰爭使44,000名美軍陣亡及失蹤,並直接破壞杜魯門第二次連任的計劃。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1924年6月12日-),為美國第41任總統。由於美國歷史上存在過兩位布希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老布希,以便與同樣擔任美國總統的長子喬治·沃克·布希作區別。



比爾·柯林頓(1946年8月19日-),美國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曾任阿肯色州州長(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42任美國總統(1993年-2001年)。



希拉蕊·黛安·羅德姆·克林頓(1947年10月26日-),現任美國國務卿,美國律師、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美國第42屆總統比爾·柯林頓妻子,美國前第一夫人(1993年-2001年)。



貝拉克·侯賽因·歐巴馬(1961年8月4日-),美國第44任總統,是歷史上第五位有非裔美國人血統的參議員,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並且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美國總統。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列寧是他參加革命後的化名。列寧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原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於卡利諾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曾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任內對蘇聯各方面實行積極改革。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7年1月1日1982年11月10日),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後為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 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1931年3月2日-)蘇聯政治家,從1985年至1991年他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還曾經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和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力量最高統帥)。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1]),俄羅斯前總統。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市長、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1950年10月7日-)蘇聯列寧格勒(現俄羅斯聖彼得堡)人,現任俄羅斯總統。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期內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美國、對抗德國,取得勝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1925年10月13日-)。英國政治家,於1979年至1990年出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是在20世紀,也是自格萊斯頓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令世界折服的“鐵娘子”不僅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1965年9月14日出生)梅德韋傑夫從小接受傳統教育,畢業於聖彼得堡大學法學院。梅德韋傑夫在1990年取得副博士學位(學制三年的大學後教育,相當於我國博士學位),成為聖彼得堡大學法學院高階講師,後來從講壇走向政壇。                  
  


金正日(1941年2月16日-2011年12月17日)是現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身兼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等職務,是朝鮮建國領導人金日成的兒子。



尤莉婭·弗拉基米羅芙娜·季莫申科(1960年11月27日-),第十任烏克蘭總理。以美豔外表和政治鐵腕著稱,被稱為烏克蘭的「美女總理」。



詹姆斯·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是英國的一位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及工黨黨魁。



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1953年5月6日-),英國政治家,曾自1994年起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裡·戴高樂(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將軍、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



雅克·勒內·希拉剋(1932年11月29日-),法蘭西共和國離任總統。曾於1977年至1995年間3次連任巴黎市長,並於1995年5月第一次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五任總統。



尼古拉·保羅·斯特凡納·薩科齊·德納吉-博喬(1955年1月28日-),匈牙利裔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國總統。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至1945年作為德國元首,為德國極權統治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被公認為是二戰的主要發動者。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1954年7月17日-),有「鐵娘子」之稱的德國政治家,在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聯邦總理。



貝娜齊爾·布托(1953年6月21日-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政治家,前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在2007年12月27日,她於拉瓦爾品第參加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享年54歲。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



尼赫魯(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聖雄甘地的忠實信徒,其培育的尼赫魯王朝至今影響印度政壇。尼赫魯也是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創始人之一。



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近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在最後任期期間遇刺身亡。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貝尼託·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義大利王國第40任總理、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1922年10月31日至1943年7月
25日出任義大利王國總理,1925年獲Il Duce(領袖)稱號,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間實施獨裁統治。



科拉鬆·阿基諾(1933年1月25日-2009年8月1日),菲律賓第11任總統,亦是菲律賓及亞洲首位女總統,於1986年至1992年在位。



阿拉法特(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驕子,從小就是孩子王,親身經歷過四次中東戰爭的洗禮,畢生致力於爭取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生活中,他與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與世長辭。



納爾遜·羅利拉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透過全面代議制民主選舉所選出的首任南非元首,於1994年至1999年間執政。在他任職總統前,曼德拉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人士,同時也是非洲國民大會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1926年8月13日- ),古巴前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



李明博(1941年12月19日-),本貫慶州李氏,號一鬆。長老教會基督徒。出生於日本大阪中河內郡。曾任韓國首爾特別市市長,曾任第17任大韓民國總統。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現任天皇明仁(年號平成)的父親。二戰時期日本的最高領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日本國民的象徵。



明仁(1933年12月23日-),是當今在位的日本天皇,也是日本傳統繼承順序中第125任日本天皇。昭和天皇(第124代天皇)的第一個兒子。



鳩山由紀夫(1947年2月11日-),日本政治家。東京都出身。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工業工程學,取得博士學位。8次當選眾議院議員,現任日本民主黨代表、第93任日本首相。



via: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