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想起上師時熱淚盈眶!
當一個人生起無偽實相的證悟時,對上師三寶,一定會有虔誠的信心與清凈心;對六道眾生,也會自然生起不共的慈心與悲心,而且隨著境界的增上,信心、慈悲心會越來越強烈。 要知道,這種由證悟引發的慈悲心,是「忍不住」的。因為,慈悲與空性是一味的,有慈悲,就會有空性;有空性證悟,也自然會引生大慈悲,而有了大慈悲,自然會攝受眷屬。
無等塔波仁波切曾問至尊米拉日巴:「我什麼時候才能攝受眷屬?」尊者答言:「一旦你已現見自心本體非同現在這般,遠離一切懷疑,那時你對老父我會生起不共的真佛之想,對眾生也會生起無偽的慈悲心,那時你便可以攝受眷屬了。」
後來有很多大德,就用這個標準衡量自己。在信心方面,對上師是真實佛陀,生起定解;在心性方面,對心的本來面目——覺空無二的本體,已經現前,無法言說但又非常明了;在生起上述境界的同時,對六道眾生的悲心也非常強烈,並且遠離了世間八法之心,當具足這些功德以後,攝受弟子也就有了意義。 否則,自相續連基本的出離心、菩提心都沒有,即使「攝受」成千上萬個弟子,也不過是個普通聚會而已。這種「聚會」哪裡都有,但做「上師」的,卻無法給予弟子真實利益。而要讓弟子獲得真實利益,最根本的,就是上師本人要有「視師如佛」的信心。前輩大德的廣大事業,其實都與這一不共信心有關。而這種信心,從外相上是可以推斷的。
是什麼外相呢?記得以前有一個小喇嘛,老道友可能會有印象,當時演「釋迦牟尼佛」那個節目時,他扮演小太子。有一次課上,上師如意寶對他說:「聽說你很能背誦,不過,在我圓寂以後,當你想起我時,會不會熱淚盈眶呢?如果會的話,那時你就可以講法了。」
「當想起上師時熱淚盈眶」——這種信心,這種外相,我想,這不僅對當時的塔波尊者、對當時的我們適用,對在座的各位也一定適用。因此,如果你想攝受弟子,就用這個標準衡量一下自己。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