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九旬科學家科研價值千億無人知 每天騎車上班
![]()
他80歲高齡時還用自行車帶妻子「遛彎」。 大 中 小 學焊接的能做什麼?難道是學焊洋鐵壺、修自行車麼?這可能是很多人剛開始聽到焊接專業時都會冒出來的疑問。這不稀罕,65年前一個名叫李世豫的女子就曾經不無哀怨的寫信問男朋友潘際鑾這個問題,抱怨她周邊的人都笑話她。那是195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的潘際鑾剛剛投身新中國的焊接科學事業。根據中國經濟網報導,六十五年過去了,現年八十九歲的潘際鑾院士已經是大陸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斗了,他一手籌辦了清華大學也是全大陸第一個焊接專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科學難題,解決了國家一個又一個重大工程問題。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焊接館裡,『潘際鑾』三個字高掛在門廳的牆上,居於一堆名字裡最頂頭的位置。
他的科研成果價值千億但他卻身居斗室這位將近九十歲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經濟價值早已高達千億。秦山核電站是大陸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實用型核電站,就是由潘際鑾擔任工程顧問的。要知道核電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應堆安全運行的首要條件,而焊接是核電站實現絕對密封、絕對可靠的關鍵。可以說秦山核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行都浸透了潘際鑾的汗水,到現在核電站要上什麼新設備,都還要首先徵求潘際鑾的意見。潘際鑾的國家級科研成果不在少數,但是潘際鑾卻一直不大眾所知。他坦言,很多國家科研專案具有保密色彩,所以不能以論文的形式發表,他的論文並不多,在社會上也不出名。關於錢,潘際鑾也坦言,好多科研成果是國家專案,為國家創造價值是應當的,對於他個人能不能因此受益,拿多少錢,他『根本不在意』。潘際鑾說,他這麼大歲數,還想『幹活』,單純的是因為自己『終身陷在這個事業裡了』,想要『為國家做貢獻』,而不是賺錢牟利。年屆九十的潘際鑾至今每天還要在實驗室裡工作10個小時左右。潘際鑾院士對自己的收入相當滿意,他說自己收入『萬把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一個月,比我老伴兒高——她是北大的退休教授,退休金5000元/月。』當聽說社會上不少『金領』年薪百萬時,潘際鑾驚訝得瞪大了眼睛:『這麼多啊!』他並不羨慕。確實,在他家裡,最貴的也就是兩台台式電腦,他一台、老伴兒一台,其他要花錢的地方,不多。潘際鑾發明的特種機器人——無軌道爬行式弧焊機器人,是國際焊接領域中的首創,屬於國際領先、原始創新的科研成果,也是解決大型結構件在工地實現自動化焊接的強大武器即使拋開潘際鑾的這些極具經濟價值的研究成果,單論他中科院院士的頭銜,他的生活也相當簡樸。要知道,國家有明文規定,院士待遇要參考副部級幹部。而潘際鑾的生活水準顯然與副部級毫不相干。他在清華大學的荷清苑宿舍住宅樓,裝修堪稱簡陋:老舊的傢俱把本來就不甚大的一間屋子擠得滿滿當當,沙發罩也隨意的用兩只別針簡單的固定在沙發背上,而他喝水的杯子甚至就是一隻原本裝即溶咖啡的玻璃杯。而他在清華大學焊接樓的辦公室,則要比簡陋『更簡陋』。在這座幾十歲的老樓裡,潘際鑾作為該學科的籌辦人,只有一個光線不甚好的的小辦公室,大約只有10平方公尺。這間小辦公室被幾件已經掉漆的傢俱和書報資料塞得滿滿當當讓人沒法下腳。他的辦公室還連著焊接操作車間,電鑽、車床、焊接機械到處都是,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小型車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