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俗/今日立春:打春牛求豐收 皇帝舉行祭日儀式
![]()
2月2日,山東省沂源縣悅莊中心幼稚園的兩名小朋友在展示縫製好的「春雞」。民間有立春給小孩佩戴「春雞」的習俗,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 大 中 小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一系列流傳甚廣的諺語都不同程度地說明『立春』這個節氣的重要性。根據中新網報導,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一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這一天,皇帝要舉行祭日儀式,又叫祭日大典,以體現對立春的重視。此外,還有「鞭打春牛」的習俗,祈求好收成』。
立春為孟春開始的標誌 古代皇帝舉行祭日大典提到『立春』,從字面意思解釋,『立』有『開始』的意思,據公開資料顯示,立春還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開始的標誌,還有『迎春』的習俗。同時,在傳統文化中,將立春及之後的十五天分為三候,即『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分別說明瞭此後的天氣變化:先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來到水面上游動。『春天到來,萬物復甦,在立春當天,古時候皇帝還要舉行一個祭日儀式,又叫「祭日大典」,這個習俗從周朝就開始了。後來,祭日的地點就在北京天壇。』劉一達對記者說道。據劉一達介紹,當時祭日是皇帝的『專利』,老百姓不能擅自舉行,在典禮開始前,皇帝還會命令相關官員計算好時辰、安排相關事宜等等,『除非身體抱恙等原因,否則,皇帝必定在立春親自祭日,這也體現了對這個節氣的重視』。
![]()
2015年2月4日,南京夫子廟瞻園池塘內,兩隻鴛鴦在水中嬉戲。當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從立春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