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266億美元的感覺是甚麼?揭露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攻防(30P)



李嘉誠,旗下擁有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業、電能實業,產業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各個領域。同時這三個字還常被解讀為愛國華僑成功範本奮鬥楷模,肩負著社會責任與社會期許。一場持續的撤資風波,讓普羅大眾開始關注更多其光環背後的商業行為,趨利避害的商業思維,也重新認識了商賈李嘉誠。



談及曾多年蟬聯亞洲首富的香港商賈李嘉誠,其發家史一直被諸如傳奇、勵志、成功學等字眼所包裹。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的李嘉誠,年少便與家人輾轉到香港,14歲投身商業,22歲正式創業,從長江塑膠廠起步到抓住商機成為塑膠花大王,從擴大版圖投身房地產到逐步構建出李氏商業帝國,李嘉誠也被世人奉之為超人。圖為青年時期的李嘉誠。



李嘉誠一家抵達香港後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中,莊靜庵也是香港中南鐘錶公司創始人。李嘉誠從舅父鐘錶公司的學徒做起,當過店員、推銷員,20歲時由於出色的推銷業績,升任塑料花廠的總經理,開始了事業的第一步。1963年,35歲的李嘉誠與31歲的莊家長女莊月明結婚,婚後,李澤鉅和李澤楷兄弟相繼出生,莊月明漸漸退居幕後。圖為李嘉誠與其妻子莊月明及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的全家福。



二戰結束後的香港,資金和勞動力的密集程度極高,同時由於其地域狹小、缺乏科技及工業基礎,製造業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彼時,已經在香港塑膠業界聲名鵲起的李嘉誠開始將目光投向地產行業。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業大廈,興建一幢12層高廠廈,正式介入地產市場。1960年,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李嘉誠的事業迅速走向輝煌。圖為長和系主席李嘉誠。



地少人多,一直是香港面臨的挑戰和問題。1967年在地價暴跌時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李嘉誠以此為基石,促成長江實業1972年上市。此後其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便利條件進行股權和債權融資,安全渡過股災及金融危機的同時,多次成功抄底。進入20世紀90年代,長實系在香港擁有出租物業、在建工程及土地儲備合計達7588萬平方英尺,成為香港地王。李嘉誠也成為戰後半個世紀香港土地升值最大的受益者。圖為2003年8月18日,香港太平山景點,蠟像館將富豪李嘉誠的蠟像設置在纜車站前招徠遊客。



香港曾是英資洋行的天下,和記黃埔作為香港第二大洋行,業務涵蓋地產及酒店、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及製造、基建和能源等領域,市值達到62億港元。1979年,長江實業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李嘉誠僅以1.278億港元取得和黃實際控制權,當時長實資產僅為6.93億港元。2000財年,和記黃埔營收、息稅前利潤分別達到848億港元和196億港元。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圖為2005年11月13日,香港,和黃主席李嘉誠(中)及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右)出席和黃運動日。



1984年,長江實業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港燈是持有專營牌照的電力集團,成立於1889年,與另一英資公司中華電力集團形成寡頭壟斷。自此,李家的產業滲透進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將香港稱為李家之城。至21世紀初,長江實業集團總市值已達到約為8120億港元。圖為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交費處。



伴隨內地的市場開放和經濟崛起,李嘉誠開始逐步將觸角伸向中國內陸地區。1978年9月,李嘉誠作為港澳觀禮團成員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典禮。自此,李嘉誠的商人角色中,也開始摻雜政治因素,多次得到領導人的會見。圖為1986年6月,鄧小平會見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誠。



1996年1月26日,香港,港商李嘉誠接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喬石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後露出了微笑。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150名委員中,94人來自香港,他們負責設立和監督首個特別行政區政府。



北京東方廣場是李嘉誠投資內地房產具有標誌性的項目,該地坐落於東長安街1號,總建築面積達80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商業建築群之一,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則擁有該項目百分之六十四的股權。圖為1998年7月3日,北京,工人們在位於市中心的東方廣場建築工地工作。



近十幾年來,大陸房地產熱、土地價格暴漲都為李嘉誠進軍內地鋪平了道路,採取慣用的“抄底”戰略,李嘉誠迅速耀升為在大陸投資最多的港商。圖為2005年8月4日,北京,李嘉誠北京首個住宅項目揭開面紗,李嘉誠掌握的香港長江實業(集團)及和記黃埔屬下和記黃埔地產(北京朝陽)有限公司打造的首個住宅項目逸翠園將在近期市場亮相。



2009年11月23日 上海,普陀區的真如城市副中心B1、B2南塊土地和A3-A6地塊。此前,李嘉誠上海囤地3年增值30億,希望在該區打造上海副中心。



一些公益活動或慈善行為則給予了李嘉誠另一重社會形象。1981年,李嘉誠創立汕頭大學,對汕頭大學(包括長江商學院)已承諾及捐出的款額共60億港元。除教育捐贈外,李嘉誠醫院、老人院、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提供資金,併成立李嘉誠基金會用以慈善事業。圖為2015年6月26日,廣東汕頭,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畢業典禮上,李嘉誠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理工學院傑出教授Prof.DanShechtman在主席臺上交談。



2000年1月26日,香港,李嘉誠出席公開大學捐款儀式。1999年,李嘉誠基金會捐款4千萬港元予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將設於信德中心的持續及社區教育中心命名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胡潤2015年華人慈善報告則表明李嘉誠位列榜首。數據顯示,李嘉誠基金會至今已捐出逾150億港元,主要支持教育及醫療公益項目,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圖為2013年11月19日,陝西咸陽周陵街辦大石頭村,見到李嘉誠到來,女村官代表們紛紛與其合影。李嘉誠此行是為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的展璞計劃項目揭牌。



然而,伴隨鉅額財富積累與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來的,同時還有對於李氏家族的質疑。2000年10月25日,歐洲議會發表報告,點名指責以李嘉誠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場佔有率太高,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支配性影響,甚至會出現壟斷情況。圖為2000年2月23日,一些潛在的投資者急於在截止時間前遞交關於關於李嘉誠旗下互聯網企業TOM.COM的申請表格,此次申請結束意味著中國相關的門戶網站為首次公開招股結束。



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則被指TOM在創業板獲豁免部分上市條件是享有特權,這份來自歐洲議會的報告還聲稱:“這個家族的業務共佔香港股票市場資本估值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包括的行業有電話、移動電話、電力、超級市場及地產等等。”圖為2012年1月10日,北京,李嘉誠次子、電盈主席李澤楷出席北京“兩會”,一名政協代表向其問路。



事實上,除了針對其壟斷的指責,關於其大舉海外收購的質疑也同時存在。2000年後,李嘉誠將目光投向龐大的海外市場,開始進行大手筆的佈局。圖為2009年8月13日,香港,和電大股東和黃主席李嘉誠(左)及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右)。



其中,被稱為購買英國的一系列舉動更是引發國際市場的強烈關注。2010年,李嘉誠斥資91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2012年8月,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等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2015年3月,和黃用102.5億英鎊(約1183億港元)收購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旗下英國無線營運商O2,這將是和黃最大宗的併購,讓李嘉誠在英國資產達3900億港元。圖為2015年1月23日,當地民眾走過倫敦市中心的一家O2商店。



至今,李氏集團已經或者即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圖為當地時間2013年5月3日,英國牛津,李嘉誠出席牛津大學李嘉誠衛生科研中心啟動儀式,英國首相卡梅倫到場致辭。該中心將耗資9千萬英鎊用於醫藥領域研究。



進行商業活動的同時,李嘉誠與眾多海外政要均保持良好的政商關係。圖為當地時間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李嘉誠在總統府悼念病逝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除了在英國的投資之外,2013年,李嘉誠分別以13億歐元和97億港元的鉅額出資,拿下了奧地利3G通訊業務,以及荷蘭最大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權。2014年5月,長和系集團競購澳洲天然氣商。2014年8月,長實擬從愛爾蘭飛機租賃商AWAS手中購買一批航空器材資產,這是長實首次大規模進入航空業。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1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圖為和記黃埔主席李嘉誠(中),屈臣氏CEO  Dick van Hedel(右一),和記黃埔集團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右二),副主席李勝利(左二)和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Ian Wade (左一)。和記黃埔公司此前表示將以13億歐元收購屈臣氏集團下屬荷蘭的一間製藥公司。



李嘉誠及其旗下實業頻頻進行海外收購的同時,近年來卻對其在內地及香港的資產拋售套現,不斷引發撤資風波,針對李嘉誠的社會團體事件在13年愈演愈烈。圖為2013年4月17日,香港,碼頭工人舉著被醜化的李嘉誠的照片在香港長江中心外遊行罷工。



百佳超市是第一個要被拋售的項目。2013年7月底,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發佈公告出售百佳超市,隨後卻再次公告暫停出售。圖為2012年5月14日,上海梅龍鎮廣場地下百佳超市已關閉。儘管背靠香港和記黃埔集團成員屈臣氏,但百佳超市卻一再在上海關店。據悉,百佳在上海僅有的兩家門店將在5月內全部關閉,其在經營管理和採購供應鏈方面有嚴重不足。



2013年10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其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則宣佈,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和黃一週內兩次出售物業,價格超過5億港元。圖為2013年3月29日,香港,和黃集團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開始爆發嚴重罷工潮。據報道,百多名員工衝擊碼頭抗議,要求加薪兩成,其間與保安員發生激烈衝突,五名保安員受傷,示威人士堵塞通道。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則以參與工潮者是非正式員工,不是其僱員的理由迴應。



2013年4月10日,香港,碼頭工人在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持續罷工,要求增加工作報酬和改善工作條件。



接連拋售也讓內地地產界產生震盪。李嘉誠的長和系先後賣出上海的寫字樓東方匯經OFC和廣州大型商場西城都薈廣場。2014年2月,李嘉誠旗下長實參股的ARA資產管理公司以24.8億元人民幣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2014年4月,李嘉誠家族以9.28億美元拋售北京盈科中心。2014年8月,ARA以2.5億美元出售虹口區北外灘甲級寫字樓盛邦國際大廈。圖為2009年11月10日,北京,工體4號地,畫面後方的PCCW大樓就是李澤楷旗下的盈科中心。



回顧長和系在內地十餘年的發展路徑,幾乎從未偏離其低價拿地、長線操作”的策略,然而近兩年在中國內地已經鮮少出擊土地市場。據悉,自2012年5月份購入上海一塊住宅用地之後,長和系在內地市場上再未有一塊土地入賬。圖為2013年12月1日,江蘇南通一房地產樓盤廣告打出李嘉誠頭像和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的廣告語。



2014年3月,李嘉誠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在8個月中已套現超過710億港元。圖為2013年10月29日,廣東廣州,通道內印有屈臣氏標誌。



據悉,長和系目前共有10家上市公司,長和、長地、長建等公司註冊地均在海外,電能實業是現存唯一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長和系公司。2015年重組後兩間新公司的註冊地全部位於開曼群島。圖為2015年1月9日,香港,李嘉誠在當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兩家公司的資產合併、重組及分拆,成立長和與長地兩家新的香港上市公司,否認變相遷冊,預計重組方案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此前,李嘉誠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長實與和黃絕對不會改變註冊地。



李嘉誠,作為一個華人財富的符號和象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不具爭議的正面典型人物,而近年來,隨著撤資風波引發的社會討論,其身後的資本運作和投資方向成為焦點,商賈李嘉誠正脫掉在眾人印象中單一成功人士愛國華僑的外衣,以一個商業社會的邏輯重新走入大眾的視線中。圖為香港李嘉誠長江實業辦公樓。


VIA 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