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9大行星正式走入歷史!探秘「冥王星」被除名的驚人始末!
冥王星在1930年被發現,同時也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可是就在2006年,冥王星被評為“矮行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在擁有大行星的稱號76年之後,冥王星到底為什麼被除名?今天就和我們一同來一探究竟吧!
冥王星的發現1930年,24歲的農家少年、羅威爾天文臺新招聘的觀測助理湯博,在寒冷的亞利桑那州高原上經過8個月艱苦的巡天式觀測和仔細比對後,首次發現了冥王星。這是首次由美國天文學家利用美國的觀測裝置發現的新行星,是標誌世界科學中心從歐洲大陸轉移到美國的重要事件之一,美國人對此充滿自豪,親切地稱冥王星為“美國行星”。冥王星直徑2301公里,是柯伊伯帶的主要天體,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的軌道是一個非常扁的橢圓,遠日點約為74億公里,近日點為44億公里,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59億公里,是日地平均距離的40倍,繞太陽一圈需要漫長的248年。但從體積上,冥王星卻是圍繞太陽旋轉的第十大天體。
這是因為米高布朗等三位天文學家2005年7月發現了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直徑2326±12公里的鬩神星。鬩神星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比冥王星重約27%。它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為557年,位於比柯伊伯帶更遠的太陽系離散盤,不屬於柯伊伯帶天體。除了鬩神星,他們同時還發現了鳥神星。2天后發現妊神星。至此,柯伊伯帶至少有冥王星、鳥神星、妊神星三顆矮行星。從此以後,冥王星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並稱為太陽系九大星系。可是就在2006年,冥王星被天文學家評為“矮行星”,不再符合新的大行星要求,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給行星下了新的定義,第一、它得是一個還是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第二、它要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第三、它清空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特別是光電測量等技術的引入,通過對掩恆星等事件的觀測,確認了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000多公里,比月球還要小不少,實在和其他外圍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格格不入。
而且在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克里斯蒂在檢查拍攝到的冥王星的照片時,發現冥王星側面有一個明顯的腫塊,由此推斷冥王星有一顆衛星。這個衛星被命名為卡戎,如此一來冥王星也不符合行星的第三個定義。於是在2006年,冥王星和卡戎被定義為“矮行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其軌道最扁,以致最近20年間冥王星離太陽比海王星還近。從發現它到現在,人們只看到它在軌道上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圈,因此過去對其知之甚少。而且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絕大多數物質只能是固態或液態,即其冰幔特別厚,只有氫、氦、氖可能保持氣態,如果上面有大氣的話也只能由這三種元素組成。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冥王星有衛星。這一發現使得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冥王星的實際大小比原來估計的要小的多,甚至比月球還要小。由於它的質量過小,所以冥王星沒有吸引它的衛星圍繞著冥王星本身在運轉,而是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在圍繞著兩者中間的一個公共點在運轉。
在任務的最初構想期, 我們天文學家把冥王星想象成一個不尋常的星球。它很小,表面冰冷、崎嶇,與圍繞太陽系旋轉的巨大氣態星球形成鮮明對比。 自從探測器發射以來,我們對冥王星及其周邊區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發現它似乎是一顆常規星球。柯伊伯帶是海王星外一片廣闊的區域,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的內邊緣。成百上千顆直徑100千米以上的星體處於此區域內。還有比這小的星體,數量更為眾多。每一顆星都有其特別之處。比如鬩神星——已知柯伊伯帶內最大的星體,其大氣層在為期558年繞著太陽公轉的過程中,會時而被凍結在表面上,時而重新昇華為氣體。橄欖球形狀的Haumea比太陽系中任何巨型星體的自轉速度都要快, 這是遠古時期它在太陽系最外側與橫衝直撞的冰碎屑碰撞的結果。鳥神星的地表就像一間化工廠,它緩慢地將固態甲烷層轉變為一些奇特的固態物質,其中一些物質從未在地球的實驗室外被發現過。柯伊伯帶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奇特星球,比如誇歐爾、亡神星、塞德納和白雪公主。它們中的每一顆都在說明, 冥王星不該被算作行星,但也不應被歸為矮行星。我們所說的行星是形單影隻繞太陽旋轉的,而冥王星與柯伊伯帶的星球兄弟們共同分享一個公轉軌道。
由此可見,冥王星被除名是因為它並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的質量很小,直徑也很小,甚至比月球還要小,而在太陽周圍有太多與冥王星體積大小差不多的恆星,如果還繼續將冥王星定為行星,那其他的恆星也將定為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會不斷增加,將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是最好辦法,從此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冥王星的驚喜地貌北京時間2015年7月16日凌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釋出了剛剛從“新視野”號接收到的資料。人類看到了冥衛一卡戎、冥衛三許德拉的近照。在“新視野”號發回的冥王星照片中,最引人矚目的亮點無疑是那個巨大的心形地貌。這顆聚焦著全世界目光的“冥王星之心”,甚至可能像木星的大紅斑或者土星的行星環那樣,就此成為人們對這顆星球的經典印象。這麼一個鬼斧神工的地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新視野 ”號團隊的研究成員凱里·利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它可能是一片廣袤的“雪原”。只不過此雪非彼雪——“新視野”號的遙感探測表明,這片區域的主要成分是氮,而並非像地球上的雪那樣,主要是由水構成。對冥王星的紅外成像則顯示出這顆冰凍天體表面甲烷冰的不同分佈。但最讓人激動的,是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光學照片。在這張近距離飛掠前1個半小時拍攝的照片上,冥王星心形區域的左下角隆起一條高達3500米的山脈。科學家推測,這是在不到1億年前形成的年輕地貌。冥王星上有冰山,這是迄今看到的太陽系最年輕地貌之一。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驚喜。“新視野”號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認為,這片山脈一定是由水冰基岩構成,因為冥王星表面相對較薄的甲烷、一氧化碳和氮冰層不夠堅硬,無法形成高山地質。另一科學家傑夫·摩爾則表示,這是迄今在太陽系看到的最年輕的地貌之一。這條僅僅佔據冥王星表面不到1%面積的山脈,顯示出這片區域活躍的地質活動。他認為,這片區域本應由於幾十億年間遭到
隕石撞擊而傷痕累累,但“新視野”號發回的圖片卻顯示這片區域沒有出現任何隕坑。他推斷,是最近的地質活動改變了這裡的面貌,抹去了隕石撞擊的證據。
類似的地表特徵也呈現在冥衛一卡戎的表面。“新視野”號上遠端勘測成像儀拍攝的圖片發現,這顆冥王星的“雙子星”表面同樣很少有隕坑,即使是在卡戎赤道以南也是如此。科學家本以為陽光傾斜地照射在這裡,會讓表面地形投出陰影而容易辨識。“驅動冥王星地質運動的能量來源令人好奇”。南京大學天文與
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解釋說,太陽系誕生於45億年前,大部分太陽系行星形成於之後的1億年內,而冥王星等柯伊伯帶的天體最晚於35億年前形成並演化至當前的位置。行星地質活動的能量大都來自這期間獲得的能量,地球、金星都是如此。“一般來說,天體個頭越小,能量流失越快。很難想象冥王星在形成30多億年後,還有支撐地質活動的內部能量。”
周禮勇說,即使是個頭比冥王星略大的月球,研究認為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目前已經是一顆接近靜態的天體,幾乎沒有地質活動。作為一顆固態冰質天體,冥王星與
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都完全不同,對其地質運動的探索很有可能改變我們既有的認識。冥王星全貌的照片一出,震驚了整個世界,究竟是那片心形的地貌,更是給天文學家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心形地貌對於人們研究冥王星更近了一步,對於冥王星的探索也有了里程碑似的發現,相信人們對冥王星上的奧祕也會很快解開。
via: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