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墓地找到了?!7個歷經百年依舊懸而未決的考古謎題即將被破解!




1912年,作為國家地理學會的首位受資助者,考古學家Hiram Bingham帶著當時最先進的裝置之一對馬丘比丘進行了考古發掘:柯達全景照相機。在100多年後的今天,考古學家們可利用的科技裝置可謂五花八門:既有可“看到”超越可見光譜的遙感裝置,又有功能強大的電腦,一秒鐘就能完成人類數千年的工作量。“國家地理將21世紀稱為‘考古探索的新時代’是有原因的。本世紀我們的考古發現機會和最終能解決的問題似乎都是沒有極限的。”考古學家、國家地理學會會員 Fredrik Hiebert說道。而Hiebert也對本世紀人類可能做出的重大考古發現進行了預測:





1、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發現未知的失落城市或文明


“考古學家正在利用鐳射雷達在類似宏都拉斯和貝里斯城稠密的叢林中探測,尋找我們之前不知道的失落城市或文明,” Hiebert說道。去年,考古學家在希臘北部安菲波利斯古遺址附近的一座巨大古墓中發現了一個馬賽克,引發了該古墓屬於亞歷山大大帝一位家庭成員的猜測。


2、發現成吉思汗或亞歷山大大帝墓
有了類似探地雷達這樣的裝置,考古學家不用挖掘就能對地下進行探測,Hiebert說道。對於國家地理的可汗谷項目,Hiebert的團隊利用衛星影像尋找成吉思汗可能的埋葬地點,然後用探地雷達進行實地探測。“雖然眼下我們沒有發現成吉思汗墓,但在大片區域尋找一個相對較小的目標,探地雷達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數字遊戲:探測的地方越多,尋找到目標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發現成吉思汗或亞歷山大大帝墓都是有可能的。”



一大群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守衛著中國首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不過該陵墓隱藏的祕密還有待探索。

3、進入秦始皇的陵墓
雖然早就知道秦始皇的埋葬地點,但由於擔心發掘可能會對陵墓之中的陪葬品造成破壞,考古學家一直不願挖掘。“利用類似探地雷達和磁強計這樣的遙感裝置,我們能探測出陵墓的內部結構,最終通過微型機械人裝置進入其中,在幾乎不造成損壞的情況下收集資料,” Hiebert說道。



克里特島上的斐斯托斯是米諾斯文明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功能強大的電腦可幫助研究者破解米諾斯文明神祕的書寫系統,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線形文字A。

4、破譯米諾斯文明的神祕語言


地中海地區強大的米諾斯文明被發現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不過學者們至今仍無法破譯其被稱為線形文字A的語言。“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獲得了1400多個線形文字A的研究案例,而且現在我們也有了大資料的研究工具,為什麼不把 IBM的Watson派上用場呢?” Hiebert說道。



祕魯南部的海岸沙漠中鑲刻著許多巨大的圖案,自上世紀20年代被首次發現以來引發眾多航空旅客的驚奇和讚歎。


5、弄清楚納斯卡線條的用途


研究者仍在推測納斯卡線條的用途。它們是代表星座的地質印痕嗎?或者是標識水源的地圖?人類學家、國家地理駐站探險家 Johan
Reinhard認為,任何單一的理論都無法解釋納斯卡線條,Hiebert對此表示認同。“像這樣有大量地質和考古資料需要處理的地方,引入功能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分析十分重要,” Hiebert說道。



圖中這頭猛獁象寶寶已經冰凍了40000年,2007年被西伯利亞的馴鹿牧民發現。隨著冰原不斷減少,其它冰凍已久的動物殘骸可能會陸續出現。

6、發現一具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遺體
隨著全球變暖導致冰原和冰川不斷減少,一具儲存完好的尼安德特人遺體有一天“很可能”會出現,就像在西伯利亞發現的一頭40000年前的猛獁象幼崽一樣,Hiebert說道。



在巴芬島的Tanfield谷,考古學家(身穿橘色夾克)和同事們在挖掘她認為是維京邊區村落的一處考古遺址。


7、尋找到維京人在北美大規模存在的證據


Hiebert預測,就像全球氣溫不斷升高會讓冰川洩漏自己隱藏已久的祕密一樣,加拿大不斷融化的海岸也將暴露出大量維京人的居住點,促使我們改寫美洲人的發現史。“我們已經在美洲發現了兩處維京人的定居點,一旦我們弄清楚這些定居點的祕密,我相信大西洋海岸維京人定居點的祕密也會隨之水落石出。這都是指日可待的。”





via: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