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項會讓你質疑現實本質的超自然科學研究

.mobileyad{display:none;}.desktopyad{padding:10px 0!important;}@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1000px) {.mobileyad{display:block!important;}.desktopyad{display:none;}}
你google“超心理學”的話,第一個出現的可能就是維基百科條目,不十分嚴謹的(在我看來,還是相當不尊重)定義為“偽科學”。這真不幸,這種定義分散了讀者認識被稱為“超能力”(或超心理學)的心靈研究,以及各種領域的科學家和著名院校在世界各地進行包括研究超自然活動和擴展人類的能力,例如預知和心靈感應,以及其他事項。卡爾加里大學指出,超心理學是跨學科領域已經吸引物理學家、工程師、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學科的研究人員參與。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異常研究(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PEAR)計劃就是這種主題綜合方案的很好例子,這項計劃始於1979年終於2007年,主要研究心理/物質相互作用或超感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理論的事實根據,其統計變異在正常之外,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期待。維吉尼亞大學知覺研究部(Virginia’s Division of Perceptual Studies)探究輪迴、瀕死經驗(NDEs)和靈魂出竅(OBEs)的現象則是另一個例子。後唯物主義科學宣言認為:“研究所謂的‘超能力現象’顯示,我們有時無需使用一般的感官,就可以超越慣常的時空限制,接收有意義的訊息。此外,超能力研究表明,我們可以對一定距離外的物理設備和(包括其他人類的)生物器官產生心理上的影響。所以,超能力研究顯示,遠距心靈感應可能以一些非局部相關的方式作用,也就是:這些遠距心靈感應之間的相關性是假設其未與任何已知的活躍信號連結,不因距離增加訊息就減弱且是同時進行。這些事件很常見,不能以反常視之,也絕非自然規律的例外,卻顯示需以更大的框架說明,不能再完全以唯物主義斷言。”我們為什麼提出這一訊息?因為檢驗這一類現象,對於提高我們理解現實的本質至關重要。很多新的科學揭示了多量且多樣影響我們周圍“實質物質世界”的因素。我們可以從這些訊息中學到,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要知道不是我們相信的一切都是真的,現實中可能存在我們尚未了解的部分。我們知道,可以嚴肅對待這些議題,因為其中有豐富且令人信服的統計數據和許多科學家感興趣……和困惑的觀測。1.輪迴美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認為:“在我看來,超心理學領域值得認真研究。小孩有時會詳細描述前世的生活,經確認後都很正確,除了輪迴他們不可能有任何其他方式知道這些事。”

世界各地隸屬於不同學術機構、無數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這項議題。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家Jim Tucker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2008年出版的Explore雜誌中檢視了一些案例,並提出輪迴現象。他在文中提到受試者報告前世生活經歷的典型輪迴案例。這些案例的共同點都是小孩,受試者開始說出他們經驗的平均年齡是35個月。他們描述的經驗都很詳細,範圍也很廣泛,Tucker指出這些孩子談到他們的要求時,表現很強烈的情緒;有人痛哭,要求帶他們到前世的家。另有一些人則顯得很憤怒。受試者通常在六、七歲時停止述說前世的生活,多數人似乎失去了所謂的回憶。這正是兒童入學的年紀,並且在現世生活中有更多經歷,也正是他們失去早期兒童記憶的時期。Tucker提到美國一個叫Sam Taylor的孩子,他在一歲半的時候開始泄漏一些明顯的訊息:他父親幫他換尿布時,他抬起頭說:“當我在你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幫你換過尿布。”他開始談論許多他祖父的事,後來提到一些他祖父的生活細節,讓他父母相信他無法經由正常管道獲知:例如,他祖父的妹妹是被謀殺的,他祖母在祖父生命末期曾經每天用調理機為他製作奶昔。而且,這只是數百件案例中的一個。孩子們也曾經被帶到他們前世的家,描述這些家庭中孩子不可能有任何方式會知道的特點,和自己的前世。這裡是我們前幾個月提到Tucker博士的另一個特殊案例。另外還有更多的案例。案例中,孩子非常小,讓人無法懷疑他們說的是騙局。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看,即使很耐人尋味,他們仍然留給我們一個問題,也是今天多數靈學研究的麻煩。Tucker指出:“這個過程涉及到的意識轉換屬於完全未知的領域,仍待進一步澄清。”2.預知你可在這裡點選可供下載的同行評審期刊有關精神現象的研究報告,其中多數發表在21世紀。在這個連結里點選“預知&預感”選項,你會發現裡面許多科學分析文章,進一步了解為什麼科學家很嚴肅的對待這個話題。《人類神經科學尖端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期刊最近刊出一篇題為“不可預測的預測:預測可預期活動的批判性分析和實際影響 Predicting the unpredictable: cri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predictive anticipatory activity”的(統合分析)研究報告,大量檢視幾個不同實驗室對這種現象進行的實驗。這些實驗表明人體實際上可以在隨機提供的刺激的1-10秒前預先偵測到它。換句話說,人體似乎在狀況發生前就會預知發生的事情並做出反應。這個反應在皮膚、心肺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生理變化。

很有趣,對嗎?3.心靈感應同樣的,你會在這裡發現更多有關心靈感應的研究。這裡有一篇文章,概述5個結果非常顯著的人類心靈感應古典實驗。“夢的心電感應”有一些有趣的結果,顯示人類有能力在做夢時與其他人心靈溝通。加州塞布魯克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Krippner博士表示:豐富的趣聞軼事和臨床資料都支持可能在夢中發生心靈感應效應的事(Krippner,1974年)。然而,精神生理實驗技術問世之前,不可能出現實驗方法。有人發現睡眠研究參與者從快速眼動期(rapid eye movement,REM)醒來時,通常都能回憶夢境的情節。因此,可能會要求“心靈感應接收者”,試著夢到遠方的“心靈感應發射者”正在專註於的目標刺激夢境。

4.“星際之門”計劃“星際之門”計劃是美國國防情報局(DIA)檢驗靈學現象的計劃,在意外的被終止之前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其中一個最有趣的新發現是遙視計劃中牽涉到的科學和超自然現象。遙視是有人可以從自己的所在位置描述幾十萬公里外的狀況。這不是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已經有許多人證明有這種能力,都是經過驗證的事實。二十多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會同史坦福大學參與超心理學現象的科學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就是深入研究遙視。在這些實驗中,許多人都能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描述遠方另一處房間內的物體。《科學探索》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提到,研究參與者Ingo Swann成功地描述並看到環繞木星的行星環,而當時科學家對此還一無所知。

5.量子雙縫實驗實驗中使用雙縫光學系統(double-slit optical system),測試意識在量子波函數中塌縮的作用。當注意力聚焦而非忽視雙縫時,預期雙縫光譜能量對單縫光譜能量的干擾率會減少。研究發現干擾雙縫干涉的預測方式與意識有“顯著”相關的因素。

“觀察干擾測量之物,造成…[電子]被迫假定一個確定的位置….我們本身製造了測量結果。”理論物理學家兼數學家也是1963年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魏格納認為:“不可能在不涉及意識的狀況下,以完全一致的方式簡潔陳述量子力學定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物理教授R.C. Henry在《自然》雜誌2005年的文章“精神宇宙”中提到:“新物理學的一個基本結論也承認觀察者創建現實。身為觀察者,我們都親自參與自己創造的現實。物理學家被迫承認,宇宙是“心靈”的建築。物理學先驅詹姆斯金斯爵士曾經說過:‘知識之流走向非機械的現實;宇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偉大的思想而不是巨大的機器。心靈似乎不再是物質世界的不速之客,我們倒不如說心靈是物質世界的創造者和統治者。克服它,接受這不容爭辯的結論。宇宙是非物質的,是心理和心靈的。’”這個偉大的實驗想要表明,意識和實質物質世界之間的關聯。你可以讀取相關實驗更詳細的說明,並觀賞相關文章的影片:“意識創造現實”–物理學家承認宇宙是非物質、心理和心靈的6.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延遲選擇/量子擦除(delayed choice/quantum eraser)實驗和量子雙縫實驗一樣,以實例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進行。例如,澳洲國立大學(ANU)的物理學家進行了約翰·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Nature Physics》期刊。延遲選擇實驗舉例說明現在發生的事如何改變以前發生的事。因此,它也揭示時間怎麼倒著走,因果如何逆轉,以及未來如何引發過去。

量子訊息理論先驅Asher Peres表示:“如果試著將客觀含意歸入單一系統的量子狀態,就會出現奇怪的悖論:量子效應不只模仿遠方的瞬間動作,也一如我們在此所見,未來的動作會影響過去的事件,即使已經確實的記錄下這些事件。”這篇文章提供你關於這個實驗更多的內容:量子實驗證明時間並非如我們所認為的存在(改變心態)。7.靈魂出竅&瀕死體驗這一段影片是格雷松博士在聯合國召開的會議上的演說。一般咸信他是瀕死研究奠基人之一,也是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和神經行為科學榮譽教授。影片中,他描述這些人都是臨床上死亡(大腦未顯示活動),但是卻同時在醫療圖表上觀察到他們的一切。他舉出許多實例,這些人能說出他們不可能擁有的知識。格雷松博士提出另一個重要的聲明,斷言我們傾向於把科學視為完全的唯物主義,而不鼓勵這一類的研究。可以這麼說,科學界要求眼見為憑。這真是不幸,只是因為我們無法透過物質化的工具解釋一些事情,就必須立刻存疑。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意識”本身是非物質的“東西”,一直以來困擾著一些科學家;因為它是非物質的結果,他們認為無法經由科學進行研究。

2001年,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研究13年的瀕死經驗(NDEs)報告。可以說,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出色: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無法解釋瀕死經驗。所有的患者都經歷了心搏停止,以及大腦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臨床死亡與昏迷。這些情況下,腦波圖(測量腦細胞的電位變化)已成直線,如果5-10分鐘內未進行心肺復甦術,就會對大腦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接著病人就會死亡。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死後意識至少可以持續幾分鐘的證據,然而科學界卻認為不可能。這項研究發表在《急救》期刊上。靈魂出竅也是類似的現象,因此科學界已經深入研究。8.遠距醫療智性科學中心(IONS)院長Marilyn Schlitz博士表示:“三十年來,已經針對遠距醫療的潛在效益和價值進行重大的科學研究。遠距醫療逐漸引起注意,在整體醫學模式中,是結合不同領域衛生和醫療方法的重要部分。許多重要的衛生專業人員和精神領袖相信遠距醫療措施會顯著擴大並促進癒合的能力。”

撰寫此文之前的另一項研究是2008年發表在《Explore》期刊上的文章,探討人類想法對“發送者”自主神經系統的效應和遠方“接收者”的想法。這項研究的設計如下:每一組2人,其中一位成員測量皮膚電導水準,兩人都須感受到另一方的存在。實驗時,接收方放鬆的待在遠方的一間隔絕室30分鐘,傳送方在這段時間內,隨意的直接向對方重覆傳送10秒的意念。總共36組參加了38場測試。22組有一位是癌症患者。這22組中的12位健康者接訓直接向病人傳送意念的訓練,並在實驗前三個月每天練習遠距治療打坐(訓練組)。另10組,2人都在夥伴受訓前接受測試(等待組)。14組雙方都是健康者不用受訓(控制組)。研究結果認為,治好另一位以及一個人要痊癒的強大動機,可以提高這一現象。它的結論是直接對在遠方的人傳送意念與刺激該人的自主神經系統有關,以本實驗為例,就是測量皮膚電導。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