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一族
仔細瞧瞧,Xperia X動手玩
:0:0
簡介Sony邀請gsmarena網站到日本體驗即將上市的Xperia X - 這款讓Sony歷經六代Xperia Z系列功成身退的全新系列產品,以下整理他們去日本的這篇文章。 若說Xperia X系列是Xperia Z5後代機款,這樣對Xperia X而言反而是個包袱,市場也有一派認為Xperia X使用Sony全新的設計概念,不過更精確的說,這次X系列其實是以更早之前Sony舊款手機為基礎所推出的新品。 ▼ Xperia X實際使用的影片介紹(英文),1:40秒處,指紋辨識看起來已有always-on,不用按壓就能喚醒手機並進行辨識囉。
這次三款Xperia X中,除了有旗艦規格可選,它們仍然保有Sony貫有的某些特色,例如IP68防塵防水認證。 Sony Xperia X規格簡介:
金屬材質機身、2.5D斜圓角玻璃。
5吋Triluminos螢幕,1080p解析度(像素密度約441ppi)。
主鏡頭:2300萬畫素,照像元件尺寸1/2.3",光圈f/2.0,預測式混合自動對焦。前鏡頭:1300萬畫素。
晶片:Snapdragon 650 (2核Cortex-A72 + 4核Cortex-A53),3GB RAM。
儲存空間:32GB,支援microSD。
OS:Android 6.0.1 Marshmallow
立體聲喇叭、Hi-Res audio、DSEE HX、LDAC
2620 mAh電池容量。
跟Xperia X Performance一樣,Xperia X也配置2300萬畫素鏡頭,f/2.0光圈,相位偵測,而且剛好這二款也都少了4K錄影,這對使用Snapdragon 820晶片的Xperia X Performance來說還蠻莫名的,因為競爭對手使用S820晶片的手機是有支援4K錄影的。
在MWC展期間小編有整理「動手玩Sony Xperia X、Xperia X Performance、與Xperia XA」,本篇將會把重點擺在照相方面的表現,Sony Xperia X的2300萬畫素鏡頭可以拍出5520x4140解析度照片,照像元件比例4:3,也就是說若選擇5520x4140全尺寸解析度拍照,拍出照片的比例會是4:3,這顆鏡頭光圈f/2.0,FoV是24mm(相當傳統膠卷35mm),此規格跟Xperia Z5、Z5 Performace、Z5 Compact很雷同,事實上Sony只是將它目前最高規格的照相元件加以優化調校,然後接著用在這次Xperia X系列 - 以一台全新命名的產品線來說,這樣的作法是見人見智,或許你會覺得原本2300萬畫素就很強,所以加以調校放入Xperia X可以接收,但有些消費者會認為,新的產品線就該用上新的照相元件。
再者,你還記得Sony舊款2070萬畫素照相元件嗎?Xperia Z1、Z2、Z3、Z3+都使用同顆元件,無可否認的,Sony各代手機之間使用的照相元件規格差異,不像他們與其它手機廠合作所給的規格差異那麼明顯(Sony在照相元件的業務替公司賺的錢反而比手機銷售好),雖然差異不大,Xperia Z1、Z2、Z3、Z3+這四款前前後後還是替Sony接續二年半的產品光景。 在此提到Xperia Z1並非沒有原因,因為這次Sony本身就拿Z1與Xperia X相比,強調Xperia X的照相元件在厚度上大幅縮減,在保持六片光學鏡片(6 optical elements)前提下,整個照相模組的高度壓在5.62 mm,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配裝1/2.3"照相元件中,最輕簿的一款;對比先前Z1的元件高度是6.32 mm,Xperia X壓在5.62 mm,整整縮減了11%,以目前手機已經做到薄到不能在薄了,這樣的成就實在厲害。
在Sony的Xperia X簡報中,另一個強調的重是是其對焦的表現。打從Xperia Z5以來,它的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讓人驚豔,這次在Xperia X演化加入「Predictive」功能,可以說是進化版混合式自動對焦,稱之為「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它同樣基於對比與相位偵測而來。 「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Predictive Hybrid autofocus system)」透過追蹤與分析移動中物體的軌跡,在你按下快門的空檔或對焦尚未按下快門前的時候,預測它們接下來位置的改變,此時它就先幫你捕捉影像,改善快門延遲(shutter lag)現象。註:快門延遲是指相機在不使用對焦鎖定功能,且保證在自動對焦工作狀態下,從按下快門釋放按鈕到開始曝光的這段時間稱為快門延遲。快門延遲時間越短,應用起來越方便。快門延遲就是從按下快門到實際拍攝中間所經歷的一段延時,這段時間越短越好。但是由於從按下快門開始到實際拍攝,需要經歷反光鏡開啟和打開快門的過程,因此這個時間永遠無法為0。舉個例來說,如果一台相機的快門延遲為100毫秒,你實際拍攝到的畫面是比你看到的畫面慢0.1秒。 ▼ 簡報裡右上方照片是沒有「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拍出來的,右下方是有「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的。
▼ 簡報裡左邊照片沒有「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輔助所拍出來的,右張是有「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拍出。
▼ 當使用者按下快門時,Xperia X與競爭對手進行拍照的時間,紅色三角型代表Xperia X的反應時間,綠色三角型是競爭對手手機的反應時間,簡報要表達的是Xperia X可以完整的拍到跑步的人,但對手的手機由於反應時間較慢,拍到的人物已經移到鏡頭之外。
▼ 簡報要說的是Xperia X「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很適合拍快速移動的場景,如移動中的火車、奔跑的小孩與寵物。
現場拿Xperia X拍攝要啟用「預測型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的話,需先在觀景視窗上很「精準」的對到你想要追蹤的物體,這個需要你用手指選取才能初始化預測對焦的操作方式,可能會讓有些人覺得麻煩不直覺,或是沒人不知道你的Xperia X有這項功能。 Xperia X從照相程式開啟到拍照完成的速度之快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實體快門鍵完成,它仍然具備半壓對焦、再壓拍照二段式的設置),Sony提到手機從待命到完成一張照片拍攝只要0.6秒,現場測試的這台Xperia X確實也真的有這樣速度。
▲ 與Xperia Z5相比,Xperia X拍攝背後的系統運作有再改良。 Xperia X不支援4K錄影讓人覺得很可惜,Snapdragon 650在硬體的效能其實已有達到可以作這個程度的運算,Xperia X在此無法支援4K錄影應該另有其因,或許是因為電池續航力與運行4K錄影時手機溫度管理的考量,亦或是商業的考量 - 將4K錄影功能刻意的留給更高階的機款。
再來說說前鏡頭,它終於過歷代Z系列的500萬畫素升級到1300萬,而且感光元件尺寸有1/3",這樣的單元算大(因為目前很多手機前鏡頭仍停留在1/4"或1/5"),此外,它還有自動對焦與f/2.0光圈,這個規格幾乎可以是某些手機的主鏡頭了。 Xperia X前鏡頭沒有前置LED補光燈(Xperia C系列與M系列有),提醒大家一下,Xperia C5 Ultra與Xperia M5的前鏡頭規格跟這裡很像,有可能是整個移植過來Xperia X。
Sony在軟體方面也有調整,讓手機在低光源環境的拍攝再改進,他們使用的方法是「multi-tiered - 多層疊」技術,就是先用一層pixel binning演算(做法是直接在sensor上,將相鄰的畫素併在一起變成比較大的畫素,用降低解析度的方法來換取較大面積的畫素,這個作法會降低整體畫素,但可創造較無雜訊的影像),接著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多張圖像,同樣進行演算比較,試著把雜訊進一步往下降,此種多層/張的圖像降噪演算法就叫作「Multi-shot reduction」,最後再upscale調升回原本的畫素解析。 這個聽起來很複雜,但在平常光線充足的拍照條件下,pixel binning與upscal的演算是不會運作的,它只有在低光源環境下才會介入運算,協助用戶拍出的照片品質有更好的品質。Sony有示範說明在照度2 lux的環境下,使用ISO 6400進行拍攝的效果,雖然Xperia X表現不致於到「奇蹟」般的棒,但拍出來的照片已相當實用。( 註:Lux是受照平面上接受光通量的密度,1 lux即為1 lm光通量均勻分佈在1平方公司平面上所產生的照度。照度所顯示的就是人眼睛感受到的明暗程度。而流明(lm)則是光通量的單位,即從光源發出可見光的總量。) ▼ 「multi-tiered - 多層疊」技術簡報。
▼ 僅有2 lux照度下,Xperia X與對手拍出來的差異。
▼ 「multi-tiered - 多層疊」實測:gsmarena採訪團隊在很昏暗的房間(照度僅有2 Lux),分別使用華為P9、iPhone 6s、Xperia X拍出照片的差異。
Xperia X拍照表現傳送門請按此參考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前一頁
後一頁
相關文章
Xperia XA2 Ultra 開箱評測
Galaxy A9 (2018) 開箱評測
Oppo Find X 完整開箱評測
Android P正式版釋出,更新功能整理
iPhone短時間內不會採用「螢幕下指紋辨識」方案
Mi Mix 2S 開箱評測
低頭一族
6.5吋iPhone 11、6.1吋iPhone SE Plus模型機照片曝光
三星Galaxy Watch新登場,有42mm與46mm兩尺寸
Mi Mix 2S 開箱評測
小米手環3開箱
桌機Chrome介面將大幅度更新
Sony Xperia XZ3可望採用這顆4800萬畫素感光元件?
iOS 12 新功能總整理,iPhone 5s也可以更新
高通有史以來改變最大的晶片!Snapdragon 8cx 2019第三季推出
有哪些優缺點?Xperia XA2、XA2 Ultra、Xperia L2 實機看
ARM揭露Cortex-A76與Mali-G76組合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