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暴露 日本自衛隊軍事戰鬥力極強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原因,日本戰後一直沒有正規的軍隊,而只是依照戰後和平憲法的規定,設立專屬防衛的自衛隊。日本政治高層一直想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而正常國家的含義就是擁有軍隊,但日本民眾戰後一直對戰爭很反感,所以對自衛隊的軍事化也是非常抵制。

真正改變這個狀況就是“地震”。1995年,在日本商業繁華人口眾多的大阪地區與兵庫縣發生了危害極其強烈的“直下型”地震,高速公路全部倒塌,房屋損毀,火災遍地,神戶市與外界的聯繫中斷,災區緊急需要大量的救援力量。而當時的政府是保守的自民黨與革新的社會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首相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村山富士先生。因為社會黨作為在野黨時的一貫立場就是不承認集體自衛權,雖然成為執政黨以後,改變原來立場,改成承認自衛隊的地位,但是對派遣自衛隊救災還是很躊躇。當時的情況是災情不等人,最後日本政府經過反覆考慮,終於下令派遣5000名自衛隊前往災區救災,在這場空前的救災行動中,日本陸上自衛隊一戰成名,為自衛隊贏得民眾的信任與讚譽,從此以後,歷屆政府在救災行動中,第一個就會想到自衛隊。災情的緊急應對也是一種國家緊急動員能力。從阪神大地震開始,自衛隊的緊急應對能力逐步提高,直到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這場強烈地震與海嘯一起發生的災難,摧毀了日本東北部三個縣大部分基本設施,幾百萬人流離失所。當時日本政府決定派遣10萬名自衛隊隊員前往災區救災。10萬人是什麼概念?烏克蘭東部內戰時,烏克蘭方面出動軍隊人數才區區5萬人,但這樣的人數也能造成非常慘烈的戰鬥。如果是10萬人的話,就可以進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要派遣10萬人行動,對行動準備,後勤保障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日本方面只用一周時間就全部動員到位,整個指揮,聯絡系統讓外界刮目相看。兩次大地震讓日本自衛隊從國家的邊緣狀態,快步走到社會關注的中心,成為國家的一股中堅力量,其專業化的素質以及迅速的行動改善了民眾對自衛隊的看法,並且測試了自衛隊大規模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但是,自衛隊的迅速遠距離投入能力也受到軍事評論家的質疑。在釣魚島國有化以後,日本政府特別關注離島的自衛隊戰鬥能力的投入能力,並且為了改善日本快速應對,快速投入能力,日本特地向美國訂購了“魚鷹”戰機,這種兼有運輸機與直升機功能的飛機,一在日本出現,就遭到日本民眾的強烈抵制,因為這種類型的飛機事故率高,風險大。就在政府與民眾僵持之際,又有一個機會讓“魚鷹”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4月14日,熊本發生了特大型地震,雖然人員傷亡不大,但因為道路阻斷,食品,飲用水等都運不進災區。民眾發出了SOS的求救信號,日本政府正好順水推舟,利用這次大地震帶來的機會為日本自衛隊的“魚鷹”正了名,讓這種飛機在民眾中獲得支持。實際上,在地震之後,日本自衛隊駐鹿爾兒島鹿屋基地已經出動了直升飛機部隊,馬不停蹄的進行物質運送。但是在19日,日本政府突然發布命令,要求自衛隊派遣“魚鷹”飛機參加運輸。停止原本自衛隊派遣CH-47大力神直升機進行救災物資的運輸行動。這樣當日本最高層的派遣“魚鷹”命令下達以後,原來一直使用的CH-47直升機救災報道被有意隱去,一切行動,宣傳都要圍繞“魚鷹”展開。按照“魚鷹”的運輸能力,一個架次大約運送中等紙箱200個左右。而且如果用大力神直升機運輸量要大於“魚鷹”,而且可以直接把物資運送到最近的災區。並且“魚鷹”降落的場地有很高的要求,結果不得不選擇當地較大的場地降落,然後再次使用汽車分裝運輸到各個避難點。手續增加,頗費時間,很顯然一切救災活動就是突出宣傳“魚鷹”飛機。日本防衛省高層這樣解釋,因為自衛隊的直升機運輸能力不足,才會使用“魚鷹”飛機。而實際上,日本自衛隊擁有運輸直升飛機80架,而且其他的救援,警戒用直升飛機加起來大約500多架,實際投入的只有40多架,遠遠沒有達到運輸的極限。為何這麼著急投入“魚鷹”飛機,因為日本政府已經答應駐日美軍,在2016年,會設法使“魚鷹”飛機常駐九州的佐賀飛機場,以便應對來自西南方的威脅。日本政府不斷利用地震這個天災來使日本自衛隊“正常化”。本次熊本大地震更使日本自衛隊的中遠程投送能力,以及美軍飛機的九州駐紮等懸而未決的問題獲得解決。不能不說,日本各種政治力量的國家戰略,國家目標的實施上是高度一致,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日本的動員能力,中遠程投送能力都需要真正“實戰”來檢驗。結果會如何呢?(橋本隆則/文)MeasureMeasure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