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史上最短命的國歌...為何「清朝的國歌」竟只存在了6天? (影)
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清代以前,對外交往不多,沒有國歌這個概念。到了清王朝,因外交需要,才第一次有了國歌。
清朝駐英大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很被這個儀式感動,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國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 ,但未得到批准。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洋訪問。歡迎儀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國國歌,李鴻章一聽暈了,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國歌這個概念。事發突然,李鴻章的參議們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該詩內容為:「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此曲後來被稱為《李中堂樂》,可以說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替代品。
宣統二年(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過音樂的禮部左參議曹廣權,鑑於「各國皆有專定國樂,極致欽崇,遇親貴遊歷,公使宴集,既自奏國樂」,他奏請朝廷「整飭禮樂,以正人心」。提出為了國家的尊嚴一定要有自己的國歌,凝聚人心。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四日,愛新覺羅溥儀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制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制。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制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清王朝從此有了名為《鞏金甌》的「國樂」。
這曲國樂的內容為:「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詞是文言文,語言晦澀難懂,寓意卻很美滿:「承蒙上天庇佑,當保牢疆土。老百姓們都歡欣鼓舞,慶幸生於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暢。
大清帝國有上蒼保佑,會像蒼天一樣不會塌下,像大海一樣不會枯乾。」這首《鞏金甌》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歌名的意思就是鞏固清王朝的萬里江山。這首歌還有個別名叫《大清國雄踞列強萬萬年》。
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和產物,《鞏金甌》作為中國第一首法定的國歌,已經載入了歷史。無奈的是這首國歌頒布了僅僅六天后就遭遇武昌起義,壽終正寢,絕對可以說這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一首國歌。
轉載自:今日頭條
▼上網查到的清朝國歌「鞏金甌」~有興趣可以聽聽看
太神奇了...但我想問各位卡民們,現在還會唱國歌嗎XD
畢業後好幾年都沒唱,忘得差不多了(決定等等來複習一下)
本帖最後由 hulanlan 於 2016-3-28 20:33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