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自述:我們是如何毀掉圓明園

習慣了涼爽氣候的滿清貴族入關後,因不適應北京夏日酷暑,選擇在京郊大肆修建園林,例如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一方面躲避熱浪,另一方面業餘時間可以馬上狩獵,增添情趣。
在如今的北京海淀區頤和園與清華大學之間,曾經有一座舉世矚目、奢華至極的萬園之園--圓明園。圓明園本是康熙賜給四阿哥胤禛的,並賜名圓明園。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六朝鼎力修建,圓明園成為了第二個紫禁城,佔地五千餘畝。自雍正帝以來,清朝皇帝尤為垂愛這座園子,每年從正月起一直住到冬至,處理軍政大事,宮廷風尚逐漸形成。





從康熙和雍正時期加大建設力度,最終形成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園內奇珍異寶無數,建築風格多樣,既延續了中華園林三千年的建造智慧,又汲取了西方歐式園林的菁華,集萬千寵愛為一身,成為皇家園林藝術的最高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然而,圓明園在1860年10月卻被強盜和侵略者洗劫燒燬,直至剩了斷壁殘垣,供國人憑弔,國恥難平。英法聯軍隨軍人員對這場暴行進行了記載,讓我們通過他們的自述瞭解人類藝術瑰寶圓明園是如何被毀掉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在1860年10月6日下午繞過北京城直撲西郊的圓明園。法國侵略軍先行,守衛京畿的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稍作抵抗便敗退,將圓明園的大門拱手相讓。晚上7點鐘,圓明園二十多名技勇太監堅決抵抗,怎奈兵寡勢微,以身殉職。總管園務大臣文豐投湖自盡,法軍佔領圓明園。

圓明園是清朝盛世時所建,防禦措施幾乎沒有,所以法軍如入無人之境。10月7日上午,英法聯軍四個頭目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開了溝通會,發出令人髮指的命令: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自此英法聯軍官兵開始在園內大肆搶劫,糟蹋……



一個參與搶劫的英國人記載:聯軍頭目發號施令可以自由搶劫後,一場狂歡開啟了。每個英法官兵腰身都纏滿了從未見過的各式珍寶,人人都是滿載而歸的勝利者。法國人異常的興奮,不能抵抗罕見之物帶來的誘惑,他們將可以攜帶走的寶器統統帶走,那些不方便掠走的如瓷器、木器、銅器等用木棒敲碎破壞,甚至將其分成碎塊。英國人也不示弱,彷彿與法國人展開了競賽,將身體的每一處都塞滿了寶石,身上纏著綾羅綢緞,手裡提著裝滿金銀玉石的袋子,甚至用槍射擊燭臺取樂。

法國人也還原了搶劫細節:英法聯軍士兵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發出各種嚎叫,互相毆打,跌跌撞撞的將珍物帶走,然後作鳥獸散進入下一座宮殿。門外停滿了裝著戰利品的車輛,連綿數裡。法國人甚至明確的指揮先搶奪那些擁有至高無上價值的文化藝術品,目的是藏在法國博物館內。也許是覺得自己的行為太過於露骨,他們想出了毀屍滅跡的辦法,用一把大火掩蓋自己的罪行。英軍司令額爾金伯爵當天下午就做出了焚燬圓明園的命令。

10月18日,由額爾金和格蘭特率領的三四千人二度闖入圓明園,派兵四處縱火,圓明三園瞬時化為一片火海。這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黑煙遮天,草木皆燃,奇珍異寶,付之一炬。英國人在《我們是如何佔領北京》一文中描述了這場大火帶來的災難:所有的廟宇、宮殿和建築,甚至被稱為這個國家最為神聖莊嚴的物品,連同那些數不清的藝術珍品,一起化為灰燼。



這次喪心病狂的洗劫與焚燬將圓明園變得面目全非,園內108處勝景僅剩蓬島瑤臺、海嶽開襟和雙鶴齋三處景群,亭臺樓閣支離破碎,不忍目睹。不僅如此,清漪園、玉泉山和香山也遭到了搶劫破壞。

同治年間曾經對圓明園做過部分修復,但終因國力不濟放棄。庚子年,更凶殘胃口更大的八國聯軍二次闖入圓明園,將所剩的瑰寶徹底洗劫,“萬園之園”直至變成了今天滿目瘡痍的模樣。

法國大文學家雨果曾經說過一段著名的話來評價英法聯軍的罪惡:我們所有教堂的財富加起來都無法和這個東方博物館所藏相媲美。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打劫,一個放火,兩個勝利者裝滿了整箱的財寶,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歷史將會懲罰這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人性最醜惡的一面,貪婪、物慾在英法聯軍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150萬件集中華文化之大成的金銀銅器、文玩字畫、奇珍異寶被劫掠,至今大多散落在各國博物館內。中華兒女只有通過拍賣競買的方式才能將本屬於自己國家的珍寶贖回,滿清的恥辱也是中國的恥辱。圓明園如今變成了遺址公園,曾多人提出修復,最終決定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國人憑弔,牢記恥辱,奮發圖強。


圓明園3D復原圖


轉貼自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