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軍壓倒性的優勢他無懼蔣介石堅持死守…最後靠著天爐戰法一舉殲滅5萬精銳日軍!
1939年是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個年頭,這一年從9月14到1942年的1月5日,日軍對中國展開了瘋狂的猛攻。日之前宣揚的三個月滅亡中國早已破產,不得不轉變政策,妄想通過強大的武力打擊,誘使國民政府蔣介石投降。
為此,日軍出動了其海陸空三軍共計40萬的兵力,以強大的兵力壓迫中國戰略要地湖南。湖南物產豐富,自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重要的糧食基地,同時工業和兵員大多在此地。而日軍正是出於此才集結大量優勢兵力打擊湖南,由此爆發了三次長沙會戰。
正是這三次長沙會戰,十萬日軍命喪於此。
1939年,薛嶽代理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他的主要工作是指揮湖南湖北的抗日戰爭。此時的江南半壁是廣州和武漢淪陷,僅剩下廣州和武漢之間的湖南,湖南此時已經朝不保夕。
為了達到佔領長沙的目的,日軍緊鑼密鼓的調集海陸空三軍,積極策劃發動對湖南的襲擊。而此時的國民政府,感到湘北危機,他深知湖南是抗戰的戰略要地。但他同時也擔心如果在湖南與日軍硬拼萬一失敗豈不是一蹶不振。之前的多次戰敗難免使得蔣介石心生憂懼。為了儲存實力,以圖日後東山再起,蔣介石向防守湘北的第九戰區下達了退守長沙的命令。
可是當時第九戰區的司令官薛嶽不同意撤退。在薛嶽看來,此時的中日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湖南處於戰略中心地帶,是戰爭要地,也是正面作戰的主戰場,而負責這一代防務的第九戰區註定要與日軍打一場,與其退,不如戰。於是薛嶽堅持向蔣介石上書:「我九戰區幾十萬大軍駐在湘北,竟然不守長沙,這軍令職責何在?!」不得已蔣介石只好同意薛嶽死守長沙。
薛嶽,1896年生於廣東樂昌縣,原名薛仰嶽,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經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抗戰後他主動請纓,歷經了「八一三」上海抗戰。後來駐軍湖南,負責湖南一帶的防務。
薛嶽已經決定守長沙,而此時日軍的40萬大軍已經壓來,這是純種的40萬日軍精銳部隊,薛嶽該如何應對?
1941年12月23日,日軍以第40師團為主力,發動了第三次向長沙的進攻。日軍的前兩次進攻被薛嶽利用依據綿延的山川峽谷作戰擊退,薛嶽總結前兩次的會戰經驗,提出利用複雜的湘北天然地形,採用「天爐戰法」與日軍進行決戰。
「天爐戰法」法天地之幽邃,窮宇宙之奧祕,為鬼神所驚泣,人事所難測,無以名之,故曰天爐戰法。這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天爐」就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佈置成為網狀的據點,以伏擊、側擊、尾擊來騷擾消耗敵人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人帶入決戰區,再將其包圍起來殲滅。
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他嚴格要求各司令、軍長、師長,親自到前線指揮作戰,捕捉戰機。從岳陽下來一路上,有150公里的鐵路線,4條河流橫跨期間,地勢險峻,他在此處布兵,從正面的鹿角到麥市,寬度達100公里,他佈下7個師的重兵,加上幕阜山上的游擊隊,兵力達到十萬。
日軍阿南惟機率領的第十一集團軍集中兵力迅速的突破薛嶽的防守,以為國民黨不過如此,而不知已經中了「天爐戰法」,就在以日軍第十一集團軍的阿南惟機率軍乘勝而進,企圖直搗長沙。此時,薛嶽令第二十七集團軍撤退,埋伏待機襲擊日軍側翼,第五十八軍向東南轉移,準備切斷日軍進攻長沙的後路,次日天爐已經快要形成。
當薛嶽電令各部發起反擊的時候日軍此時才發現,已經陷入了圍追堵截的境地,這個時候以阿南惟幾的第十一集團軍為首在長沙附近的日軍方體會到什麼叫天爐煉獄。
第三次長沙會戰在薛嶽「天爐戰法」的運用下擊斃日軍56994人,國軍傷亡28116人。創造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對日作戰勝利。三次長沙會戰共計殲滅日軍十萬餘人,全是純種的日軍,日軍在此後幾年之內不敢再向長沙進攻。
薛嶽也因保衛長沙,戰敗日軍而名震天下。國民黨失敗後他隨蔣介石撤退到了臺灣,後來病逝於臺灣,他享年102歲。
轉載自:網易新聞
真的是好厲害啊…
可是也對國軍造成了相當多的傷亡
由此可知那是多麼辛苦的勝利…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