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浩鼎風暴後,誰能活下來?

▲新藥研發除看進度,市場大小也是重點。(圖/今周刊提供) 大 中 小 二月二十三日,浩鼎股價第二天跌停,一路被打到552元,超過1.4萬張賣單排隊等賣出,資金海嘯迎面撲來。攤開過去三年台灣生技產業的市值圖,二月二十二日,浩鼎新藥解盲未過,台灣生技股正面臨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利空測試。今周刊訪問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生技企業、專家及創投等,提出台灣生技業發展的幾個疑問,同時也找出誰會是這波生技海嘯後的倖存者。問題一:拿資本公積配股/市值快速膨脹到二五五億元
一位投資老手觀察,成立於2013年的心悅生醫,把帳上的資本公積當做股利拿來配股給股東,快速膨脹股本,「幾時聽過公司用資本公積來配股的?」他質疑。2016年1月,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衝上255億,相比之下,成立64年的永信藥品,同樣積極發展新藥,辛勤耕耘製藥產業,市值竟然只有心悅生醫的三分之二。心悅生醫的做法是,第一次配股,讓每個原始股東配2.31張股票,也就是一張股票變成3.31張,第二次又再配發股東0.55張股票,股本因此迅速膨脹,原本心悅的股東,手上持股就從1張變成5張,因此當公司以168元在興櫃交易,股票價值不到三年,就膨脹80倍。問題二:蕃茄也能變新藥?/營養素加工當藥,僅少數國家承認
「我多吃幾顆蕃茄就能吸收的營養成份,最多做成健康食品,為什麼適合做成新藥?」一位資深創投業藥學博士質疑,把人體平常需要的營養素,當成藥製造,就像把維他命當成新藥加工,再經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實驗,究竟能有多少國家把這樣的產品當成「藥品」上市?不無疑問,「除了台灣承認植物做成的藥,全世界承認植物藥的公司並不多。」他觀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