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介入治療 6小時內搶治效果好

▲健保今年2月起,將經動脈取栓支架列入健保給付,對於腦中風病患是福音。(圖/成大醫院提供) 大 中 小 腦部大血管阻塞造成腦中風,把握「6小時」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時機,保住生活功能機率佳,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哲肇表示,近2年來已有多篇臨床研究表明,這類病患只要身體狀況與影像檢查結果適宜,在6小時內進行經動脈支架取栓術或血栓抽吸術之後,就有較高的機會獲得較良好預後。在台灣,健保署也自今年2月1日起,將經動脈取栓支架列入健保給付的範圍內,醫師認為,對於適合接受此類治療的中風病患而言,是一大福音。張哲肇說,介入治療的概念,是以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超音波等影像設備引導,經表皮、血管或人體原有的管道,對病灶進行的微創治療方式,一般人熟知的心臟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或支架置放術,肝腫瘤血管栓塞術以及脊椎椎體成形術等,均屬於介入治療。65歲的曾女士,本身有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已經動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去年因急性梗塞性腦中風住院,發現動脈狹窄已造成動脈管徑縮小超過60%,並且於最近半年內發生腦中風,在中風急性期過後,接受頸動脈氣球擴張術與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最後有效改善頸動脈狹窄問題。張哲肇強調,介入治療的特點在於創口小、安全、有效,並且能大幅縮短住院時間,不過仍有可能發生腦中風或顱內血管病灶破裂造成顱內出血等嚴重併發症,所以成大醫院頭頸部血管內介入治療團隊,就由神經外科醫師為主,與放射診斷科醫師合作進行介入治療,可在嚴重併發症發生時,即刻進行必要處理減少傷害。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