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六問小區拆圍牆 誰有權這麼做?安全嗎?

人民日報六問小區拆圍牆。 大 中 小 大陸中央2月21日公布了一份重磅檔:《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強街區的規劃和建設,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根據人民日報報導,其中,『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這句話,引發熱烈討論。已建成小區誰有權決定開放?今後沒有封閉式小區,是否意味著小區不再有物業?小區開放後安全如何保證?小區打開之後,有沒有什麼配套措施來保障大家的權利?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看看專家怎麼說。而對於拆除圍牆是否違反《物權法》,最高法相關人員23日上午也進行了回應。1、打開小區是拍腦袋之舉?對於中央的這份《意見》,有質疑者認為在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大阻力,這是不是拍腦袋之舉?為什麼現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拆除小區的圍牆?實際上,出台這一檔的背景是經過37年發展,大陸城市日新月異,但問題也不少,尤其是各種『城市病』,必須得治,刻不容緩。以北京為例,堵車已經成為十分嚴重的問題。城市規劃專家說,其實北京的道路寬度並不比國際上其他大城市窄,甚至要更寬,但擁堵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城市支路等毛細血管不通暢,道路微循環不好。此前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張照片也顯示,從距離地面5公里的高度俯瞰巴黎、華盛頓、東京,能看到蛛網一般密布的幹路支路,而北京地區只看得到成片的大院、小區和稀疏的城市道路。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宏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表示,西方國家城市發展一直是小街區,路網密,不會像我們一些城市經常出現交通毛細血管堵塞的情況,而封閉式的大院或小區不僅割裂了路網交通,而且從多個方面影響了城市生活。專家說,大部分生活性的街道上,應該有更良好的關係。人走在街道上,有一些小商店,有怡人的環境、步行空間、綠帶、休憩場所等,會讓人很舒服。而如果走在一條街上,旁邊只是圍牆,你就會覺得這條路很長。從這個角度講,打開小區的決定恰逢其時,並非拍腦袋之舉,因為在中央看來,封閉小區是造成當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