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最強公民國 瑞士 台灣蛻變最重要的一堂課
![]()
▲他們,永遠避免用民粹面對國家問題。(圖/今周刊提供) 大 中 小 台灣與瑞士同樣小國寡民、缺乏天然資源、國土有一大部分是難以利用的高山,想找出路,台灣至少接近充滿希望的海洋,瑞士卻是內陸國。儘管先天不良,瑞士卻靠著成熟的公民意識,揮別曾經的貧窮,走向足。根據聯合國調查,二○一五年全球最幸福國度,就是瑞士。《今周刊》今年一月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調查也顯示,瑞士是最多台灣人(三六.二%)心目中的幸福國度。
日內瓦小學》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人說話
四十五分鐘的上課時間,學生享有相當的自由,不須事先報告,就可以離開座位借文具,或到角落使用削鉛筆機。教室裡,只有一項不能違背的規則: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人說話。
「這是為了告訴孩子,每個人表達意見的權利,都應該受到尊重。」掩著嘴,壓低聲音,與我並肩坐在教室最後方的日內瓦州國民教育負責人盧懷勒(Joëlle Leutwyler)這麼說。
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發言機會,也樂於主動表達意見,但交換意見的前提是彼此尊重。身為群體中的一分子,沒有誰比誰優越,所有人都該負起相應的責任,維持群體的秩序與穩定運作 ── 小學生的法語課,就是整個瑞士社會的縮影。
國家最高殿堂》管你來自哪裡,能為瑞士做事才重要
在講究和諧共識的瑞士政治,現任聯邦委員除非捲入重大爭議,否則幾乎篤定連任;本屆是因一位聯邦委員退休,才必須選出新成員。但各主要政黨事前也已達成共識,由剛在國會大選中贏得最多席次的瑞士人民黨推薦繼任者;只是人民黨一口氣提名了來自德語區、法語區、義語區的三名候選人,讓這場間接選舉因不確定性而引人關注。
「這是一種宣示意義,證明人民黨代表來自所有區域與文化的瑞士人民,不只是特定利益。」人民黨籍的福瑞納分析。「共同體」的概念,是瑞士政治中最常被強調的價值。國會大廈穹頂內部,是由畫著各州「州旗」的哥德式彩繪玻璃,圍繞著中心的瑞士十字國徽;瑞士國徽上下,則是拉丁文的國家格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