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增肝癌風險 台灣最新發現登國際期刊
肝病堪稱國病,而台灣近年頻傳細懸浮微粒(PM2.5)空污問題,兩者竟有關聯。台灣領先全球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PM2.5會使肝臟發炎,研究並證實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不菸不酒者,吸臟空氣也會增加罹肝癌風險。醫界警告,PM2.5會刺激血管收縮及全身發炎反應,導致腦、心、肺等多處疾病,建議從戶外回到室內應立即洗手、洗臉。中國霾害來襲,或工廠、汽機車廢氣等境內污染物累積,都讓全台PM2.5濃度頻達危害等級最高的紫色指標。PM2.5“紫爆”不僅使氣喘過敏、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增,研究並證實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肺病,上月底甫獲國際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刊登的台灣研究,更率全球之先證實長期暴露於PM2.5會增加肝癌風險。
陳建仁攜團隊研究該研究是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為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任職中研院時領導團隊與陽明、成功大學合作,在台灣本島、澎湖5縣市收案2萬多名30歲以上成人,平均追蹤16.9年後,有464人罹肝癌,再比對居住地與環保署PM2.5監測資料,發現本島與澎湖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各增13.1微克和0.73微克時,罹肝癌風險就提高2成2。參與研究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懷壹受訪時說,收案對象遍及台北、新竹、嘉義、屏東和澎湖,比對環保署2006到2009年測站資料,發現本島居民PM2.5年平均暴露量約每立方公尺32微克,澎湖居民約每立方公尺24微克,各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人體暴露量)每立方公尺10微克高2.2倍和1.4倍。暴露愈多風險愈高肝臟發炎會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研究團隊抽血檢驗所有收案對象肝功能指數GPT,依檢驗值分為高(高於45單位)、中(15到45單位)、低(低於15單位)3組,指數愈高代表肝臟發炎愈嚴重,肝癌風險愈高。統計發現高、中組罹癌風險各比低組高5.17、2.49倍,證實長期暴露PM2.5會使肝臟發炎、增肝癌風險。負責研究統計的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潘文驥說,無論本島或澎湖,PM2.5高暴露者罹肝癌人數都比低暴露者多,排除B型、C型肝炎及抽菸喝酒等肝癌干擾因素後,證實長期暴露PM2.5與肝癌風險呈正相關,統計具顯著意義。上月台灣大學才發表研究證實PM2.5會增加感染結核病風險,且全台每年逾6千人因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可能與PM2.5暴露有關。楊懷壹認為,若加上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不菸不酒卻罹肝癌死亡者,每年應不只6千多人因PM2.5致命。
進血液致發炎反應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肝癌為國人10大癌症第3名,每年新增約1萬1千名患者。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表示,慢性肝炎若持續半年以上,易惡化成肝硬化、肝癌,國內8成肝癌患者是B、C肝造成,前述研究在肝癌防治是嶄新突破、具重要參考價值,但肝臟發炎是否為長期暴露PM2.5造成,還需更多實證。PM2.5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粒狀污染物,約僅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解釋,PM2.5體積小,吸入後不易被呼吸道纖毛過濾掉,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刺激血管收縮及全身發炎反應,提高3到5成的高血壓、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發病風險。另眼睛直接接觸PM2.5恐結膜炎,PM2.5從鼻腔進入呼吸道、肺,體內發炎可能誘發氣喘、鼻過敏等。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建議,從戶外回到室內應洗手、洗臉,空氣清凈機濾棉應常清洗、更換。
“政府須積極管制”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光芃批評,國人10大死因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炎、肝病等,或多或少都與長期暴露PM2.5有關,政府不應只喊口號,須更積極管制石化及火力發電等大量製造PM2.5空污的產業。
預防PM2.5危害健康注意事項●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避免空污期間外出●空污期間應盡量待在室內、緊閉門窗,並使用空氣清凈機●空污時若須外出,最好戴N95口罩,避免行經空污嚴重區域,不宜在戶外運動●到寺廟拜拜心誠則靈、避免燒香,拜完也勿在寺廟逗留●廚房裝抽油煙機,避免煮菜時吸入油煙資料來源:顏宗海醫師、環保署
細懸浮微粒(PM2.5).飄浮在空氣中、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約頭髮直徑的28分之1)的粒狀污染物●污染來源:.境外:中國傳輸污染物.家中:煮飯油煙、抽菸等.境內:工業或電廠燃煤排放,汽機車廢氣、營建及道路揚塵、燒金紙、燃放鞭炮及稻草●健康危害:.可懸浮於空氣數周,傳送距離超過1000公里.可穿透肺泡直接進入血管,隨血液循環全身,附著的重金屬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神經系統等都有負面影響,甚至致癌●誘發疾病:.過敏性鼻炎.肝炎、肝癌.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肌梗塞PM2.5來源主要是工廠、燃煤、汽機車排放的污染物造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