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嶼驚見恐龍同期「仙女蝦」!創台灣新紀錄





網路最近流傳在中國四川發現與恐龍同時期、能抵擋沸水蒸煮卵的「仙女蝦」,其實台灣早就有發現紀錄!屏東海生館研究員助理朱育民團隊四年前在小蘭嶼島上火口低窪處採到的泥土中,找到一種類似金字塔形狀的卵,經分離孵化後進行基因比對,發現就是「仙女蝦」,這種蝦卵有耐久生存模式,不僅能抗沸水,在國外還曾有放置10年孵化的紀錄。因海生館暫無繁殖飼養計劃,目前僅保存卵進行日後研究。

仙女蝦並不是真正的蝦子,在分類上屬於鰓足綱之生物,一般體長約為2到4公分,有像羽毛般的腳(鰓足)及蝦狀的尾巴,身體為螢光綠,尾部為橘紅色,活動時為腹面朝上的仰泳姿勢,由於色彩絢麗,外形優美,仙女蝦因而得名。

仙女蝦與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古老物種,在地球上也存活約2億年,仙女蝦有一獨特的生活史,牠們產下的卵可以抵抗乾旱、高溫或低溫等惡劣環境,稱之為「耐久卵」,堪稱是「世界上唯一煮不死的動物」。當下一次降雨形成水池時,這些耐久卵能夠快速的孵化,並在短時間內成長、繁殖及產卵完成其生活史。因其五百到一千隻中才有一隻公蝦,故仙女蝦採孤雌生殖,雌蝦產卵可直接孵化。



台灣首次發現仙女蝦的紀錄是十年前在陽明山向天湖,由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團隊發現,但與他在小蘭嶼發現的個體不同,向天湖仙女蝦卵為圓形狀,小蘭嶼仙女蝦卵為金字塔狀,向天湖仙女蝦有明顯的雌雄個體。進行基因比對發現,小蘭嶼仙女蝦跟澳洲昆士蘭仙女蝦類似,不排除是過境候鳥夾帶含卵的泥土掉落。

仙女蝦小檔案
●正式名稱:枝額蟲
●體長:成蟲體長約5公分
●學名: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
●外型:雙眼呈黑色,突出長在頭兩邊,渾身淺黃或淺綠,分叉的尾部為紅色,腹部有10多對足
●食物:藻類、細菌、單細胞生物、輪蟲等
●特點:蟲卵有一層堅硬的保護外殼,可抵禦攝氏100度高溫
●活動方式:腹部朝上在水中前進
●壽命:2~3個月
●分佈: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水坑、水塘中均有分佈

本帖最後由 huahua88 於 2014-10-3 16:59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