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也叫妙手回春?古代太醫不得碰后妃 竟用這種方式把脈...根本神醫吧!(6P)
御醫是古代一種醫生的職稱,也就是古代時專門為皇帝及其宮廷親屬家眷治病的宮廷醫師。御醫直接聽命於皇帝,間接聽命於后妃、皇子等人。由於古代皇帝稱之為御,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稱之為御前大臣、皇帝身邊的軍隊稱之為御林軍、皇帝征伐外地稱之為御駕親征,而為皇帝看病的醫生則稱之為御醫,而有清一朝則稱御醫為太醫。
在中國古代,只要進入御醫的行列,他們一舉一動無不關乎皇帝和后妃們的安危,因此即便他們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夠治癒皇宮貴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們就能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然而也可能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診治失誤,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這些榮華富貴就會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甚至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早在東漢末年,外科學鼻祖華佗因發明麻醉法和開腹術,精於醫道,而被曹操令侍左右。華佗恥於為這位一代梟雄服務,總是提出理由要求返鄉,結果被曹操投入大牢,遭到殺戮。南北朝時的御醫李修,對於鍼灸湯藥,無不應效,在宮中編撰有藥方一百多卷。他為當朝皇帝看病診脈,預知其不久於人世,果如其言,當時被稱為神醫。
都說御醫給皇帝看病難,此言一點不假。自清朝道光皇帝起,給皇帝看病,就明令禁止使用鍼灸,原因是皇上的龍體外露有失尊嚴。不知道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法,在這裡還能不能有效地使用?平跪著給皇上診脈,不敢擡頭仰視不說,更不敢讓皇上伸出舌頭,看看舌苔,也不敢放肆地問問二便如何,一言不慎即可招禍。
一切診病的手段都被切斷了,只能靠切脈了,而在皇權的威懾之下,那從容不迫地切過無數個病人脈象的手指,一搭上皇上的龍體,御醫們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千萬別顫抖。就是晚清的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后面前永遠是唯唯諾諾,可在御醫們面前動輒便龍顏大怒。由於他久病成良醫,略通一些醫道,時常索性就自己口授方劑由御醫開藥,一藥不當非同小可,而御醫也莫敢不從。
古代御醫給皇帝看病難,給皇后和妃子們看病更難。皇宮裡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定十分嚴厲,於是就有了懸絲診脈的故事。御醫不能手觸手地給后妃們診脈,只能把一根絲線由太監遞到掛著帷帳的房間裡,系在后妃們的手腕上,另一頭留在屋外御醫的手裡,而有的嬪妃常常把她那頭繫在椅腿上,想考考太醫能不能診出她的病……實際上繫與不繫都不能通過絲線切得脈象,御醫們在這裡只不過走了一個形式而已。他們知道要給嬪妃們看病,事先已經千方百計地通過賄賂貼身太監和宮女,把病情瞭解得一清二楚,此刻診脈,只是在靜思默想著如何下藥。
清朝末年,有一次慈禧太后患病臥床,讓一名陳姓御醫為其診治。於是,陳御醫牽線切脈,診病開方。他叫宮女將一根彩色絲線的一端拴在太后的手腕上,陳御醫牽著另一端隔著帷帳為慈禧太后切脈開藥方。慈禧太后連續服了幾劑,沒想到藥到病除,不禁大喜,親賜妙手回春金字匾額給陳御醫。原來,牽線切脈是假,事先買通了宮女和太監是真。神醫再神,還不至於神到牽線切脈的地步。是陳御醫事先用重金賄賂了宮女和太監,切脈之前得知太后三天前因貪食田螺肉而引起消化不良的內情,經一番假戲真做,騙得慈禧太后的信任。處方施以消導利食、健脾和胃的藥物,使慈禧太后服藥即愈。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傳奇的意味,但從中不難看出,古代御醫為皇帝和嬪妃看病的窘境和自身生存的艱難。
轉貼自 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