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佔領青島17年,沒修大樓、沒蓋別墅,卻打造這樣的下水道...百年後,


德國人一共在中國青島待了17年,沒修別墅,沒蓋大樓,沒搞布滿噴泉鮮花和七彩燈光的廣場,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給修了。

沒人看得見德國佬做的這些,基本上屬於吃力不討好。可是100年以後,全中國人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現呢?原來青島當年這些德國租借區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年餘後,一些介面零件需要更換,經過查詢,當年的公司已經不存在,一個德國企業發來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在老化零件周邊的三公尺範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

中國人依照建議果然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零件,依舊光亮如新。

一個民族的精神、行為準則和行為規範是由什麼決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小編另外找到一篇文獻紀載:
 
按照《膠澳發展備忘錄》記載,最初德國人在青島鋪設地下水網,是作為公共衛生問題考量。
 
在德佔青島之前,青島只是一個只有2萬人的自然漁村,沒有地上水管,更沒有下水道。為改善糟糕的衛生環境,登陸之初的德國人,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城市改良計劃,他們要把青島建設成為「接待南部歐洲病人的療養地」。
 
初來乍到,殖民軍水土不服。1898年10月,進入雨季後,德人中間經常發生腸炎,此病在歐人區和駐軍中多有發生。備忘錄顯示,德國人認為大腸桿菌和痢疾流行,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飲用水污染、居住環境的擁擠。「由於土壤污染,傷寒病菌得以通過低窪處和顆粒空隙塗層,侵入地下水和水井中,而這些水井又是青島唯一的水源。特別是傾盆大雨時,污水流入水井中,被污染的水是造成大腸桿菌的主要原因。」
 
或許從這一年開始,德國人意識到了與供水系統同步建設排水系統的重要性。因此《膠澳發展備忘錄》明確提出,「通過中央輸水管道提供保證安全的優質飲水,擴建下水道網,以及清運中國人的垃圾等,都是面臨的緊迫任務。」
 
這是《膠澳發展備忘錄》第一次提到籌劃中的青島下水道建設,並且在今後每年度的報告中都作為重點項目陳述總結。此後10幾年間,關於飲用水和地下管網的建設,一直未有中斷。
 
魯海說,德國人採取的措施是帶有歧視性的:禁止中國人在歐人區落戶。青島被劃分歐人區,鮑島則劃為華人區。而地下管網的鋪設工程,首先在歐人區開始。
 
這是青島第一次大規模鋪設下水管道的開端。青島地勢南低北高,丘陵地貌,這條線順山勢集中在南部老城區沿海一線。主要是在地下埋設暗渠。從1899年開始鋪設,一次就鋪了3500米。
 
雨污分流的規劃是非常先進的,修建單獨的污水管道,進行分類處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暢通,尤其是100年前能意識到到這一點非常不易。「即便在今天,國內很多城市也做不到這一點。」
 
雨污分流的工程從論證到完工持續了5年之久,德國人顯示了特有的耐心。1901年的備忘錄記錄:糞便和污水依然直接排放到海中,而污水下水道已進行了招標,計劃施工。
 
而下一年的備忘錄顯示,這項工作終於有了眉目:把排放污水和建造下水道的工作,交給了一家德國公司。建築工程大約需要2年時間完成。與此同時,「雨水下水道與街道擴建同步」。
 
下水道最高處2.5米,寬度3米左右
 
青島的排水重現期的設計均高於國家標準。雨水管道的設計是以最大雨水流量為根據的,所謂重現期,是一個水文概念,即所採用的最大暴雨量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國家標準是0.5~3年,青島主幹道的排水重現期一般是3~5 年,部分暗渠甚至達到10~20 年的標準
 
從最初為解決公共衛生問題而籌建下水道,直至有意識地規劃雨污分流,德國人將這項工程進行了七八年之久。後來這套排水系統一直未經過大的改造。目前這套系統所佔全市管道長度的比例不足三十分之一,但據估計,至今老城區內仍有幾十萬人受益於這套系統,直至今日,雨後老城區的街道仍然十分乾淨,甚少積水
 
1905年青島最早實現雨污分流青島是全國最早實現雨污分流的城市。在德國租借青島時期,按照最初的規劃,設為歐人區和華人區,老城區一段是德佔時期德人劃定的「歐人區」。歐人區的排水採用先進的雨污分流方式。1905年,德國人在前海一線將地下排水管道鋪設完畢,奠定了青島的地下排水系統。
 
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政府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青島的地下排水管道網路形成。老城區暗渠總長度5464米,至今沿用青島的地下排水設施有好幾種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有明渠。龍口路、江蘇路、安徽路、中山路,都有暗渠。西部老城區,100多年前修建的暗渠至今還管用,老城區12條道路下的暗渠總長度為5464米。排水管道上寬下窄,淤泥不易沉積德式排污管道設計巧妙,管道為倒置的鴨蛋型,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呈「V」型的部分,確保了在污水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比較高的流速,使污水中所夾雜的泥沙污物被沖擊得沒有沉澱的機會,減少了日後的養護。而管道的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則在水泥上貼了層瓷磚用來防腐蝕。管道帶有雨水鬥及反水閘,極少堵塞青島的民間流傳著一個說法,棧橋兩側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內可以開進一輛小汽車。
 
據報導,德式排水管道中的雨水鬥竟帶有反水閥(類似家裡衛生間裡下水管的反水閥),這樣一來雨水沖刷的髒物只能進入雨水鬥,而不會進入管道,因此也不會造成管道堵塞,髒物也便於清理。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越少,反水閥還能避免管道裡的臭氣散發到空中。德式下水管道井蓋百年後沿用至今德人的細緻還體現在雨、污水井蓋上,德式的雨、污水井蓋不僅有符號標明,還有大小之分。雨水井蓋大,污水井蓋小。德式管網不僅設計細緻,管材質量也特別好。井蓋上面印有符號K,青島人稱之為「古力」。經過百年的侵蝕,黑色的井蓋依然錚亮錚亮的,沒一點鏽跡,來來往往的車輛從上面駛過,不曾把它壓裂。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