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事情不注意 害寶寶聽力受損
寶寶的聽力是很多父母平時護理中最容易疏忽的地方之一。其實,很多生活上的細節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影響,例如用力擤鼻涕、游泳感染等等,很常見但又被忽略,所造成的危害卻影響深遠。具體是哪些壞習慣呢?
過度掏耳朵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內長了耳屎,非要將它挖個乾乾淨淨不可。有時孩子耳內發癢,母親為了止癢,也常常喜歡順手拿出不清潔的髮夾、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長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內盲目地掏挖。這樣,病菌很容易進入中耳腔內,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長期流膿,甚至造成鼓膜穿孔,這就影響了孩子的聽力,甚至導致耳聾。
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須小心謹慎。切忌用不清潔的毛線針、發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
用力擤鼻涕
絕大多數父母教寶寶擤鼻涕的時候,都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把寶寶的兩側鼻孔壓住一半,然後囑咐寶寶使勁用鼻孔噴氣,讓氣同時從兩個鼻孔噴出來!這樣大錯特錯了,趕緊STOP!
這樣的動作往往讓寶寶擤鼻涕時過於用力,特別是兩個鼻孔一起擤,可能會使鼻腔內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給耳朵帶來損傷!
這種損傷輕則引起暫時性的耳堵塞感,重則可發生耳痛、中耳積膿,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等。
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是:
先壓迫一側鼻翼,然後輕輕擤出對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再用同樣的方法排出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對年齡偏小、還不會擤鼻涕的嬰幼兒,家長可先用細橡皮管或塑料管將鼻腔的分泌物抽吸乾淨,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后,然後用清潔的棉簽緩慢插入鼻腔,邊轉動棉簽,邊向外將棉簽退出,拭凈鼻腔內殘餘的鼻涕。
吸鼻子
與用力擤鼻涕相反的是,有些寶寶有鼻涕時,懶得擤出來,而喜歡往咽部吸鼻涕,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沒有鼻涕時也經常有這個「吸鼻子」的動作。無論有無鼻涕,吸鼻子都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這個動作會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幾率,嚴重者可能併發腦膿腫,是十分兇險的。因此,寶寶有鼻涕一定要輕輕擤出來,父母要注意方法,及時糾正寶寶的壞習慣。
噪音過大
兒童,是最容易受到雜訊污染而造成聽力疾病的群體,而且往往是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使他們的聽力逐漸減退。高分貝的聲音是主要過度刺激了孩子們內耳里弱小但卻非常精密的「感應接收器」。在孩子的耳蝸里通常有15000到20000個這樣的『感應接收器』。一旦它們受到損傷,它們就不再能夠把聲音傳送給大腦了。
比如,當發現有人燃放鞭炮時,應叫孩子站得遠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時一記耳光也會導致耳聾,因為一記耳光產生的高壓力震破鼓膜,會使孩子的聽力終身受損。
因此,平時更應該多為寶寶創造平靜而和諧的環境,及早檢查寶寶聽力能力,如何檢查聽力後文將有介紹。
游泳感染
游泳時,由於泳池水質比較差,刺激耳膜,加上兒童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游泳玩水時要加強對耳朵的保護,一旦有水入耳,應及時將水倒出,以免誘發耳內感染,損害聽力。
錯誤用藥
有些藥物對於個別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對耳朵的聽神經有明顯的毒害作用,例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即使醫生在為孩子注射上述藥物時,父母也必須仔細觀察孩子的聽力,耳鳴等情況,一旦發生異常,必須馬上告知醫生並停葯治療。否則,到中毒性耳聾病情明顯時才引起重視,就為時已晚了。
如何即使檢查寶寶聽力情況?父母可以參照以下年齡段的檢查方法:
新生兒:距離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沒有任何反應,或者他聽到你的聲音后並沒有安靜下來。
8~12個月:你孩子聽到熟悉的聲音並沒有轉過頭去,或者聽到人們的說話聲沒有對應地呀呀學語。
1歲半:孩子不能說出一些很容易發音的字,比如媽、爸,或者你讓他做那些你教過的動作,他一直不會做。
2歲:孩子沒有通過眼睛看見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發出的一些簡單命令去做。
3歲:孩子不能斷定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或者他不懂也不會用一些詞,象走、我、進來、大等等。
4歲:孩子不會把有些比較近的經歷聯繫起來,他不懂前後或者左右這些簡單的方向。
5歲:孩子不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或者他說的話很難聽懂。
上學后: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聽力減退的表現是:經常性的漫不經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為能力低於同一時期的孩子,或者頻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個問題,或者他的行為能力達不到同一年齡段兒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