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怕吃進細菌、煮熟怕營養流失...該怎麼吃才能「抗發炎」?




麗鶯最近身體不太好,聽鄰居說,多吃生菜能吃到最完整的營養素,營養成分不會被高溫破壞掉,於是三餐餐桌都出現大量生菜。老公看到生菜告訴她,未經烹煮的生菜,細菌、病毒反而易殘留,會吃進更多毒素!麗鶯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反倒無所適從了,不知該怎麼吃才健康?

因為癌症、文明病的肆虐,「生機飲食」在近幾年一直很流行,生機飲食主張部分或全部生食,藉此攝取更完整的營養,來改善體質、治癒疾病。臺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在《發炎,並不是件壞事》一書中,就詳盡分析了他對生、熟食優缺點的看法。

高溫烹調、油炸 恐產生致癌物

生食,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事實上,生食所能保留的營養會讓很多人驚訝。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因為長年吃生魚肉、生海豹肉,即使當地少有蔬果可吃,動脈硬化的程度卻遠比同處高緯度的丹麥人低很多。

陳俊旭博士分析,高溫烹調會使許多營養素變質、流失,特別是油炸品,雖然美味,營養卻大量流失,甚至易產生致癌物質。經年累月吃,一方面體內廢物無法完全清除,又有外來毒物的傷害,難怪慢性發炎無法改善。

不過話說回來,熟食也有優點,例如:可殺菌、殺蟲、殺病毒。而且,有些含有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的食物,必須高溫烹煮才能釋出養分;還有一些具有毒性的食物,例如:芋頭、樹薯、黃豆等,根本不可能生食,一定要煮熟後才能吃。

生熟食取平衡 生食必須在安全下食用

生、熟食的兩難,不但令一般人搞不懂,學者專家們也意見不一。反對生食的中醫、毒物科醫師與學者,認為生食易殘留細菌、蟲卵、病毒,又太生冷;反對熟食的營養學者,認為熟食破壞營養、毒素太多。那麼,想要遠離慢性發炎的我們,究竟該如何吃才對?

陳俊旭博士建議,生、熟食的選擇,要適合當地的風土、氣候。話說初到北極的人,因為不習慣生食而將肉煮熟了吃,結果常生病,後來改成生食卻常保健康,可見飲食方式跟當地環境之間,有互相對應的關係。對於亞熱帶的台灣來說,食物易孳生細菌、蟲卵,陳俊旭建議讀者,要在生、熟食之間取得平衡;也就是在可生食、食物來源安全的情況下採取(部分或完全)生食;若不得已,再補充維他命C和天然綜合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