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的晚年生活
微信IDEYEONHISTORY2000年1月3日,「宋美齡暨書畫名家千禧聯展」在紐約揭幕,102歲的宋美齡參與畫展。文|庄秋水1997年3月20日,紐約曼哈頓東城一幢高層公寓。宋美齡起得很早。在護士的服侍下,她沐浴之後,坐在...微信ID
EYEONHISTORY
![]()
2000年1月3日,「宋美齡暨書畫名家千禧聯展」在紐約揭幕,102歲的宋美齡參與畫展。
文|庄秋水
1997年3月20日,紐約曼哈頓東城一幢高層公寓。宋美齡起得很早。在護士的服侍下,她沐浴之後,坐在起居室化妝鏡前,身邊女侍為她梳理髮髻、化妝。凌晨5時,她已經坐在畫室里禱告。她整整一百歲了。像許多老年人那樣,她有關節炎問題,重聽,甚至一向愛美的她無法替自己化好一個完美的妝容。她總是把眉毛畫得太黑,口紅塗得過高或者過低,粉底也無法攤得均勻。她幾乎已經無法走路,和人聊天時,常常會重複剛剛說過的話。
在上一年,她曾反覆問自己的侄兒宋仲虎:我的姐姐走了,哥哥弟弟也走了,我不曉得為什麼上帝還留我在人間。她被孤零零地留在一個世紀的餘響里。
百歲之壽
宋美齡的百歲壽辰再度激發了台灣的熱情,當壽期愈來愈近之時,賀電紛至沓來。從3月1日起,格雷西公寓便進入緊張的壽慶籌備程序。
每年3月宋美齡的生日,也是蔣、孔、宋的家族聚會。通常在生日前一天,是在外甥女孔令儀家中暖壽,次日方在宋美齡的公寓和親友共度。家人和來自台灣的少數賓客,一起吃壽麵,唱《聖歌》。此時,與宋美齡同輩的親族早已紛紛凋零。大姐夫孔祥熙1967年過世,幼弟宋子安也因腦溢血於1969年在香港去世。子安的追思會倒是齊全——除了宋慶齡之外,宋家兄弟姐妹全到了。
大哥宋子文的過世悲劇性十足。1971年他在舊金山一家餐館用餐時,被食物噎住而死,他被送回居住地紐約下葬。為了避免與二姐同時出現在宋子文追悼會上,宋美齡取消了去紐約的行程。
在寫給多年好友、韋爾斯利學院同窗埃瑪·密爾斯的信中,她提到兩兄弟的去世如此密集而來,令人難以忍受。同樣的原因,使得她亦未能參加大姐宋靄齡1973年在紐約的葬禮。
政治在這個家族裡造成的裂縫,即使死亡也不能令之彌合。然後是丈夫蔣介石在1975年去世,她離開台灣,住在孔家在紐約長島的大宅蝗蟲谷。
1981年宋慶齡去世時,大陸政府邀請宋美齡參加二姐的葬禮,當然,即便她有意參加,台灣方面也不會允許。這對具有相同精神高度的姐妹,她們的對立是那樣鮮明,而政治自始至終無情地左右了她們的命運。如今,她是蔣、宋、孔家族唯一在世的長輩了。家族裡的第三、四代不時會來探望她。在人生的暮年,這些後輩是她孤寂生活中很大的慰藉。
每逢重要節日,她的親人齊聚紐約與她一起歡度。長住紐約的蔣緯國太太邱愛倫、孫女蔣孝章一家、在美國工作的孫子蔣孝剛,以及在加拿大的孫子蔣孝勇幾乎每年都前往紐約,拜見祖母一次。
侄子宋仲虎每年兩次去探望姑媽。年邁的宋美齡有時會認不出他。而外甥女孔令儀和丈夫的家在曼哈頓第五大道,他們亦時常從家裡過來,照顧已經艱於行走的宋美齡。
![]()
1996年3月11日,紐約長島,宋美齡出現在公共視野中,她剛剛過了99歲的生日。
據美國媒體報道,宋美齡的暮年是在讀經、禱告、看書、看報中打發時光的。有時,她也會見客,但談話時間很短。百歲時她的話明顯減少。有時,她由侍衛和護士陪同,去曼哈頓附近的教堂做禮拜。
她坐在輪椅上,在無人之際悄然而來,竭力避免與陌生人交流,尤其討厭新聞記者。夜晚,她躺在床上讀書,在不知不覺中睡去。她的眼力還算好,據說訂了幾份美國的英文報紙和一份名叫《路標》的雜誌。
有時,身邊人與她打麻將,據說她很靈活,在牌桌上還能捉得到誰在偷牌。晚輩們和侍衛擔心她老邁的身軀會在卧室摔倒,因此孔令儀力勸她使用手杖。
不過她拒絕使用「第三隻腳」,與生俱來的那股子力量支配著她,她曾經對抗過戰爭、謠言、挫敗和疾病,那麼她也不會屈服於時間。
在「隱士」露面的三月,她永遠打扮得漂漂亮亮,下樓來讓小朋友親一親,和大家打招呼,一起用餐。當她上樓時,永遠像皇室一般揮揮手,向大家道別。
3月18日晚,由國民黨及紐約僑界共同主辦祝壽餐會,有八百餘人參加了祝壽活動。在20日的生日宴上,宋美齡的出場一如往昔的光華,她梳著傳統髮髻,身著黑色旗袍,佩戴著整套翡翠首飾。
在3月23日家人為她舉行壽宴時,宋美齡和小輩們合影,分給他們糖塊和小禮物。她舉杯致謝環繞左右的家人:「恭備薄酒一杯,不言盡在酒中。」世紀的風霜,時光的寂寞,皆融化於一杯春醪之中。
「四大家族」陳家後人陳林穎曾在百歲宴上第一次見到這位傳說中女性立於公公陳立夫身旁。兩老相對,她頓感歷史撲面而來,那種感覺如此洶湧,無以形容,她說。
「歷史人物」
自從1988年1月23日蔣經國病逝,蔣家王朝在台灣結束,蔣家的權威就此逝去。
1991年中秋節前夕,宋美齡帶著九十餘件行李,載著書籍、衣服、畫作、古董和舊式木雕傢具,飛往美國。此次赴美,除了1994年因外甥女孔令偉直腸癌住院,宋美齡回台灣探病住了十天之外,她在紐約度過了最後的一段人生。
為何選擇美國作終老之地?於私,她的親人都在美國等地,九十老人,寂寞無從排遣;此外,她鍾愛的外甥孔令侃此時已是肺癌末期,她想陪伴他度過最後的歲月。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在紐約蝗蟲谷孔家大宅,她仍可以保持一個安靜而井井有條的世界。
1996年,在宋美齡99歲生日時,蔣孝勇沒能像往年一樣和妻兒一起前來祝壽。他罹患喉癌,在台灣榮民總醫院住院。此時,她的孫輩中,孝文、孝武均已過世,她最疼愛的外甥女孔令偉亦已病逝。
1995年,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特意為她舉辦慶祝二戰結束50周年的酒會,接近百歲高齡的宋美齡發表了演講。
宋美齡作為歷史人物最後一次出現在重大歷史場合,是在1995年二戰五十周年紀念接待會上。她應邀前往華盛頓,以貴賓身份出席這次意義重大的紀念活動。
會場的牆壁上,懸掛著她和丘吉爾、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等人的合照。三百多位來賓中,有美國參議員、前國防部長、尼克松的女兒,還有幾位飛虎隊老兵。「彷彿默片時代的名流現身」,《紐約時報》如是說。
穿著絲緞旗袍的宋美齡坐在輪椅上發表了簡短演講。她提到了最初中國孤立無援的戰鬥,和後來美國慷慨的精神和物質支持:「我無法不想到那次戰爭的悲劇以及那些血淚交織的歲月,更無法忘懷中美兩國人民並肩作戰的道德勇氣。」
那是她一生榮耀的頂點。在五十多年前,她代表了權力、名望和能力。在一年之間,她可以寫上百篇的文章、講稿、新聞電文和聲明,接受訪談,籌款賑濟戰爭孤兒,籲求美國朝野援助,她以美國人的直率和中國女性的謙和服務於自己戰火中的國家。
1943年2月18日,她在美國國會的演講深深折服了美國人。「比起林白飛越大西洋以來的任何人,引起更大的欽佩和歡迎」,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評價說。
她曾像一把利劍,美麗而果敢,躋身於當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列,如今她垂垂老矣。多數華人關注她、喜歡她,更多是一種與歷史的情感聯結。
美國人對她的欣賞亦已成為過去。國民黨當年的腐敗和失敗,她在紐約的豪華車隊,有專人保護的隱居生活,都令當地人反感。
1978年中美建交後,長島本地一位編輯說,宋美齡一定很生氣,不過他毫不關心她的感受。他唯一有興趣的是寫她的訃文,因為她造成這個世界很大的痛苦。
睡夢中辭世
宋美齡搬離蝗蟲谷後,孔家的這座物業在1998年出售,同時拍賣住宅里的部分藏品、家私。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齡在106歲那年走完了她漫長的人生旅程。她靜靜地躺在公寓卧室里,在睡眠之中悄然逝去。
外甥女孔令儀和女婿黃雄盛、曾孫蔣友常三位親屬陪伴著她。多年的護士和女傭們最後一次服侍老夫人。一直關注著宋美齡近況的美聯社記者,在凌晨發出了第一篇電訊:《蔣介石夫人昨夜在睡夢中辭世》!
道德與政治走的是兩條路。當年留學歸來的年輕小姐,在寫給好友埃瑪的信中說,女人若不結婚,會覺得人生失落,彷彿被騙走了人生……如果沒有小孩,又有什麼好期待的?
如今,死亡釋放了權力和枷鎖,也鬆開了家族紐帶。滄桑已逝,榮辱繁華都已隨風而去,歷史沉浮,彈指一揮間。蔣、宋、孔家族的後輩們各奔東西,融入芸芸眾生,讓先人們長存於一首關於權力、財富、以及風範的傳奇敘事詩之中。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猶太人的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飢餓的盛世》作者簽名本,再不來就沒啦
※「胡服騎射」為何戰鬥力爆表?
※來史叔的小店漲姿勢
※史上第一「彈幕」達人
※錢鍾書的詩竟然「預測」了汪精衛的遇刺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