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屢次折戟越南,而法國卻能成功征服並殖民
一越南與中國山水相依,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屬地,五代時中原混亂,越南獨立成國,到了元末,又趁機從中國版圖脫離,而且是一走再也不回頭的那種。中國古代多次靡兵費餉地南征,大多是徒勞無功而返,即使是兇悍異常的蒙古人,也是三連敗,然而法國遠在千里...
一越南與中國山水相依,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屬地,五代時中原混亂,越南獨立成國,到了元末,又趁機從中國版圖脫離,而且是一走再也不回頭的那種。中國古代多次靡兵費餉地南征,大多是徒勞無功而返,即使是兇悍異常的蒙古人,也是三連敗,然而法國遠在千里之外,卻為何能一舉征服並殖民越南呢。明朝初年,越南國內大亂,陳朝被推翻,其後人陳天平來南京哭訴,一番聲情並茂後,朱棣甚為感動,遂決定發兵,助其復國。
![]()
南征一開始就不順利,先是大將朱能途中病逝,進入越南境內後,陳天平又被越南派來的部隊殺害。好在大將張輔最後力挫越南軍隊,將篡位的胡氏父子擒至南京問罪,但明軍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想將越南重新併入中華版圖。自五代起,越南就已經脫離了中央政府,明軍之所以勢如破竹,那是為陳朝弔民伐罪,可一旦要統治他們,必將會遭到強烈反抗。果然張輔班師後,越南發生大規模起義,他又不得不兩次重返越南。隨著明朝遷都北京,對越南的控制越來越弱,再加上官員不善安撫,導致安南境內起義不斷,最後7萬明軍全軍覆滅,中原王朝從此永遠失去了管理越南的機會。
二從十五世紀起,殖民主義的先鋒隊傳教士,就已經來到了越南。拿破崙有句名言:一支筆等於一千桿毛瑟槍。法國注重武力的同時,也不放棄文化上的侵蝕。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傳教士成功將拉丁字母轉化成越南語,並全面代替了漢字,培植了大量親法勢力。
![]()
傳教士們不斷地將越南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傳回國內,將越南描繪成一個遍地黃金之地。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越南開始禁止傳教,並對他們加以驅逐,這恰好給了法國開戰的借口。中國出兵越南一直走雲南和廣西這兩條路,那裡可是出了名的十萬大山。翻山越嶺體校消耗大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後勤補給跟不上。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一場戰爭都是雙方人力、武力、軍事和經濟力量的較量。越南在軍事實力上並不強大,獲勝的秘訣無非是堅持不懈的游擊戰,騷擾和破壞敵方後勤補給,最終將敵人拖垮。與中國古代勞師遠征,拖著長長的補給線相比,法國人在南部沿海地區登陸,從海上源源不斷的接收補給。越南軍民的騷擾對他們並不有效,而且沿海地區地勢平坦,利於發揮火器的威力。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法國殖民者就沒想過一口吃下越南,而是採取穩紮穩打,逐步蠶食的策略。基督教在越南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越南施行的殘酷禁教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將國內信徒推向了法國人一邊。
![]()
《順化條約》的簽訂使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每打下一地,就立刻逼迫越南當局簽訂協約,扶持親法勢力。在南圻六省站穩了腳跟後,才向北擴張,直至全部佔領。法國能夠征服並殖民越南,裝備精良的火器部隊固然是勝利的保障,但主要靠的是文化和軍事上的逐步滲透。如果當年鄭和的無敵艦隊不是為了布國威於四方,哪怕是去通商,也許今天中國的歷史將會完全不一樣。
歷史有意思,開心漲姿勢,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