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雙雄》往事:徐克吳宇森決裂,遷怒周潤發,大罵忘恩負義!
談到電影《喋血雙雄》,將它比作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也不為過。
電影于1989年在香港上映,不僅榮獲金像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還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
或許在現在看來《喋血雙雄》的劇情并不曲折離奇,但是電影作為吳宇森暴力美學的代表作,稱得上是吳宇森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它集中了吳宇森電影該有的一切符號印記:殺手、槍戰、江湖、教堂、鐵血柔情……都在影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且從電影將歌女珍妮作為推動故事前行的催化劑,讓主角小莊在與眾人的行為動機中,成為了一個有情有義、風度翩翩的江湖英雄形象,就可以看出吳宇森電影對于人物塑造的造詣水準。
01、吳宇森徐克江湖恩怨「誤傷」周潤發 吳宇森在拍攝《喋血雙雄》之前就憑借電影《英雄本色》大獲成功,當時的他就提出接下來想要拍攝職業殺手有關的題材電影。
于是吳宇森憑借從法國導演比埃爾•梅爾維爾的《獨行殺手》中收獲的靈感,創作出初步的劇本。
但當吳宇森想好了劇本,電影卻是一波三折,當時預想的主角扮演者周潤發片約在身,實在抽不出時間。
于是電影順延至1989年,直到徐克加盟監制,周潤發推掉一部電影投身應邀吳宇森,這才使得《喋血雙雄》順利開拍。
不過縱使電影在后期帶來的成功再盛,對于吳宇森和徐克而言,兩人最后也還是一曲終散。
吳宇森脫離徐克工作室自組公司,籌劃拍攝下一步電影《喋血街頭》,徐克也轉身拍攝自己的武俠片。
可以說兩人結識在香港電影大盛的時代,幾度合作,卻也免不了相互分別,而坊間對于兩人的分道揚鑣也各執其言。
直到近些年雙方紛紛出面澄清,直言依舊是朋友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但不管當年究竟是何原因,兩人依舊是香港電影乘風的船帆,當年的共同合作也創造出了絕頂的經典作品。
吳宇森和徐克在拍攝《喋血雙雄》的時候,又發生了《英雄本色2》一樣的意見不合,徐克強勢,吳宇森不退讓,最終徐克退出。
在劇組缺錢的情況下,周潤發憑借自己的人氣直接找到幕后的「金公主」投資,還有李修賢的「萬能貢獻」也慷慨解囊,但周潤發此舉惹得徐克不開心,于是大罵周潤發「忘恩負義」,并說周潤發離開了我徐克,演藝事業很快就會走下坡路。
《喋血雙雄》上映3個月之后,徐克和周潤發的最后一次合作《英雄本色3》上映,不知徐克當時是不是還在憤怒,所以主角完全變成了梅艷芳,周潤發也算是當了一次「工具人」,風采比不了昔日的小馬哥。
后續雖然再無合作,但恩怨終結于2011年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周潤發和星云叔一起為徐克頒發最佳導演獎,兩位也是一笑泯恩仇。
02、周潤發差點失明 另外在電影開拍的時候,劇場也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在當時更是登上各大報紙版面頭條。
因為當時力求道具的真實,子彈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空包彈」,雖然說沒有彈頭但是火藥還是照舊裝上的,但是當時拍一場戲的時候,就是這樣一顆子彈擊中周潤發的眼瞼,差點造成發哥失明。
但是受傷后的發哥仍然配合劇組,塑造出一個經典的豪情江湖人。
再談到劇場上,導演吳宇森在片場也善于跟演員進行溝通,他表示希望把演員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寫到劇本人物中去,讓演員好像是在演自己。
《喋血雙雄》中就有一個場景是寫殺手被自己多年好友出賣的場景,吳宇森就會去問周潤發在人生中有沒有被朋友出賣的經歷,周潤發告訴導演有。
于是吳宇森就讓周潤發談談當時有什麼感受,讓他把感受講出來,之后吳宇森結合周潤發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寫出這段背叛戲。
吳宇森說,這樣才能讓演員在演出的時候,好像是在表演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情感的流露變得自然而真切。
于是也就有了劇里經典的一句台詞:朋友之間無所謂誰欠誰,不然要朋友干什麼?
03、江湖兄弟情深 電影里展示出一個時代風起云涌的江湖,在這樣一個江湖里殺手小莊在暗殺任務中誤傷歌女珍妮,導致她雙目失明,于是小莊接受暗殺黑幫首領的任務以籌款為珍妮救治雙眼。
而另一邊的李鷹奉命捉拿小莊,并在對小莊長期跟蹤觀察中,產生了惜才敬佩之情,從而并肩作戰。
可以說電影的內容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影片所展示出的人生道義卻是極富有俠氣和英雄氣質的。
小莊雖是一名殺手,但是他的形象卻是一個義氣并飽含智慧的「俠客」。
他的人物的魅力可以通過故事的敘述毫無保留的展示出來,對于朋友他可以毫無保留的相信,面對無辜的人群他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
所以甚至在李鷹這個對立人物對小莊產生的那種惺惺相惜的共情在影片看來也不足為奇。
04、吳宇森風格的展示 1986,吳宇森憑借《英雄本色》奠定了其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在他的電影中擅長利用慢鏡頭展示人物的力量和美感;
在人物動作富有旋律感的表演下,采用大量的射擊場面,用一種宣泄的手段來營造場面的激烈與緊張感。
所以,當這樣的鏡頭畫面呈現給觀眾的時候,無疑是腎上腺素的飆升和視覺上的酣暢淋漓,因此吳宇森為電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場面。
而《喋血雙雄》的名場面,則當屬以教堂為中心營造出的那段經典戲碼,導演吳宇森將長夜下燭火通明的教堂作為殺手出沒的殿堂和最后決戰的殺戮戰場。
在冷藍玻璃與明艷燭火的強烈對比之中,在莊嚴的圣母像下,沖破黑暗而來的槍火,以及后面在焰火交織下展翅的白鴿,將那一場處于江湖的對決展示的仿佛如同一場莊嚴誦讀宴會。
也就是這樣的氛圍營造,就如吳宇森曾說的:「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
毫無疑問的可以看出,在吳宇森的電影中他擅長去營造出這樣一份美感,畢竟電影是視覺的藝術,特別是對于警匪片的拍攝,就必須依靠畫面來映襯出電影的[高·潮]和起伏。
而且影片的畫面也充滿隱喻,吳宇森就曾表示,影片結尾處鴿子慢鏡頭飛過蠟燭,就是他希望以一種蒙太奇的手法表達出殺手內心的正義感。
在他看來小莊心中有愛但是不能去愛,想幫助人最后自己卻中槍。就連最后中槍,面前的圣母像,也是在反映出對這種英雄式的人物死亡的同情和惋惜。
總的來說,吳宇森電影中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以及對人性的探究等均值得觀影者去研究和思考。
就拿影片曾爺對警察李鷹的話:輸贏并不重要,沒人能贏得了全世界,有時輸了不等于失敗。
這就是吳宇森筆下的那一代江湖人生,在超于現實的暴力和動作鏡頭下展示的浪漫和詩意。
江湖鐵血,人生起伏,免不了豪情壯志、忠肝義膽。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