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僵屍片鼻祖《鬼打鬼》你所不知道的幕後冷知識和第二結局!
鬼打鬼修復版海報
提到香港僵屍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僵屍道長林正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香港僵屍片的興起,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洪金寶。
僵屍先生林正英,香港僵屍片
1980年,洪金寶在嘉禾的支持下,創立「寶禾電影公司」,是往後五、六年間,嘉禾最重要的電影公司,而「寶禾」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這部開靈幻功夫喜劇先河的《鬼打鬼》,《鬼打鬼》又啟發了後續如《人嚇人》、《人嚇鬼》和《僵屍先生》等大賣特賣的同類作品,使得靈幻功夫喜劇成為香港電影中頗為人津津樂道的類型。
《鬼打鬼》的故事構想源於出身戲班的洪金寶記憶中的奇聞,電影橋段主要取材自中國鄉野傳說和民間故事,明顯也受到同樣在1980年推出的鬼片《撞到正》影響。七十年代末的香港電影新浪潮中,香港鬼片逐漸走出新風貌,新浪潮導演多以西方的拍攝手法詮釋本土題材,如許鞍華就以實景取景,多重的敘事角度和類似廣告片的攝影風格,來處理她的第二部電影《撞到正》,電影中的戲班禁忌、找替死鬼、鬼上身、陰陽眼、問米和作法等民俗素材,將市井趣味拍得活潑且深具人情味。
出身戲班的洪金寶受此啟發,著手向鄉野迷信取材,但畢竟洪金寶的出身背景與許鞍華截然不同,雖然兩者同樣將駭人鬼神和喜劇元素共冶一爐,洪金寶的影片架構仍脫胎自他拍慣的功夫喜劇,呈現出來的成果也各異其趣,和同期新浪潮中較具實驗性的鬼片風格相比,洪金寶的《鬼打鬼》或《人嚇人》手法仍較傳統,但對於民俗和鬼神之說的探究,以及對資料收集的重視,也比七十年代流水作業的鬼片深入。
香港僵屍片林正英
《鬼打鬼》可以視為功夫喜劇的變種,比後續作品更接近功夫喜劇的模式,除了拜師和報仇等基本情節外,無論人物塑造或影片的敘事結構皆然,《鬼打鬼》明顯重橋段不重整體結構,影片的分段多到有點煩和雜的地步,洪金寶曾謂拍《鬼打鬼》前做了大量資料蒐集,多到片中只用了十分之二、三,我能理解那種做了很多準備工夫後想拼命秀出來給人看的心情,因此《鬼打鬼》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橋段中花招百出的鬼神說法,令人目不暇接,片中種種離奇見聞也吸引了獵奇的外國影迷,連法國的《Playboy》都曾以專題報導片中的茅山法術。
片中也有眾多大咖客串,比如鐘發 林正英 午馬 陳龍 杜少明 黃哈 太保等等等等。
有人說:「恐怖片是惡夢的實體化」,洪金寶的幾部三字鬼片都以惡夢破題,其中真的有恐怖感的只有《鬼打鬼》的開頭,這個夢很簡短,兩隻罐子裡的鬼好不容易等到有人經過,爭著要經過的胖子當自己的替身,老的那隻鬼更迫不及待的從胖子身上咬下一口肉,胖子大驚逃命,鬼魅卻如影隨形...《鬼打鬼》有很多毛骨悚然的鏡頭,鏡子裡面目可憎的女鬼,既是對傳統恐怖片的套路傳承,又具有濃烈的邪典氣息。
香港僵屍片鬼打鬼
其實鬼打鬼還有另外一個結局,那就是臺灣版。
七、八十年代的臺灣電檢制度下,鬼片很容易因為宣揚迷信而遭動刀甚至禁映,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結局變成主角在作夢,片中情節都是南柯一夢純屬虛構,顯然這種表面工夫當時新聞局還挺受落的,所以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直有人如法炮製,當然現在國產恐怖片一般都是做夢或者精神錯亂。
《鬼打鬼》裡有關迷信的資料這麼飽滿,上映前當然也怕被刁難,於是最後多了這段張大膽夢醒的結局,成了台版獨一無二的地方。
臺灣版結局截圖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