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百歲老人,被毛主席多次接見,是中國文學的良心
他和毛澤東早年都信奉過無政府主義。但第一次相見時,兩人都含蓄地暗示對方不是純粹的無政府主義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
他和毛澤東早年都信奉過無政府主義。但第一次相見時,兩人都含蓄地暗示對方不是純粹的無政府主義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四川大學前身之一)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3年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主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家》。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歷任《吶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從事抗日戰爭宣傳工作。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加上之前出版的《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抗日戰爭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創作完成了長篇小說《寒夜》。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為未來中國之和平前途與國民黨和談。其間,毛澤東抓緊一切時間接受各媒體報刊採訪、積極拜訪文化界名人,向他們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積極爭取和平建設的力量。9月22日,毛澤東在桂園會見了巴金等二十多位名人,肯定了大家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會談中,毛澤東握著巴金的手說:「我在延安聽很多年輕人說,由於讀了你的《家》才走上革命道路……」巴金激動地說:「既然已經劃入兄弟隊伍中,我就要使出全部的力量做一個合格的戰士。」毛澤東帶有一絲疑惑的表情又問道:「聽說你信仰過無政府主義?」巴金隨即回答:「是嘛。聽說你年輕時也相信過無政府主義。」
這段對話相當有趣。毛澤東之所以對巴金是無政府主義者表示懷疑,是因為無政府主義者大都主張世界無國家、無國界,反對政府,而巴金在抗日時期積極從事愛國宣傳,在毛澤東看來,巴金的無政府主義立場並不十分純粹。巴金的回答雖然沒有完全否定毛澤東,但背後隱藏的含義卻是:毛澤東最終也拋棄了無政府主義,同樣不是一個十分純粹的無政府主義者。其中意味,只能兩人心領神會。一問一答之後,毛澤東與巴金都笑了起來。
1949年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期間,毛澤東接見了巴金。10月1日,巴金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激動萬分的巴金後來這樣寫道:我在人叢中望見天安門廣場上數不清的迎風招展的紅旗,聽見春雷般的熱烈歡呼,從下午三點起,接連六小時高呼「毛主席萬歲」和毛主席洪亮而親切的回答「同志們萬歲」的聲音響徹雲霄。我離開陽光照不到的書桌,第一次在廣大的群眾中間如此清楚地看到中國人民光輝燦爛、如花似火的錦繡前程,我感覺到心要從口腔里跳出來,人要縱身飛向天空,個人的感情消失、融化在群眾的感情中間。我不住地在心中說:我要寫,我要寫人民的勝利和歡樂,我要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歌頌偉大的人民,我要歌頌偉大的領袖。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多次受到毛澤東接見。
1950年6月,巴金赴北京參加人民政協第二次會議。會前,毛澤東舉行宴會邀請了部分與會代表,巴金、郭沫若、葉聖陶等都在其列。1956年2月底,巴金赴北京出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會擴大會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同他親切握手、交談。1957年3月下旬,巴金作為上海文化界的代表,再赴北京聽毛澤東有關「雙百」方針的講話。1960年7月全國第三次文代會期間,巴金又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1964年12月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1966年7月亞非作家緊急會議期間,巴金也先後受到毛澤東的接見。
![]()
巴金深刻領會毛澤東的文藝思想,用其指導著自己的文學創作。粉碎「四人幫」後,巴金獲得了新生,開始了文學創作的新生涯。
2005年10月17日,「世紀老人」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