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人物原型大揭秘:一生傳奇的二戰英雄
文/楊昊內容合作/大科技雜誌社《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勳章。戴斯蒙德·道斯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一位良心反戰者(在美國,那些由於道德或宗教信...
文/楊昊內容合作/大科技雜誌社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勳章。戴斯蒙德·道斯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一位良心反戰者(在美國,那些由於道德或宗教信仰原因不肯服兵役的人被稱為良心反戰者,比如拳王阿里),一位特別的美軍下士,同時也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二戰英雄。
戴斯蒙德曾因為不願持槍上戰場,被美國軍事法庭審判,最終卻憑藉無人匹敵的意志力,堅持留在軍隊成為了一名沒有武器的醫務兵。在太平洋戰場最激烈的沖繩島戰役中,戴斯蒙德赤手空拳,冒著整個日本軍隊的狂轟濫炸,在沖繩島的一處斷崖獨自救回了75個戰友的生命,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勳章。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任何敵人卻獲得這枚勳章的美國軍人。
兒時的信念
戴斯蒙德小時候並不像是一個具備某種特殊天分的孩子,他也沒有想到自己今後會成為一個英雄。然而,戴斯蒙德在童年確實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東西。在駛向太平洋戰場的輪船上,戴斯蒙德回憶了幾件往事,這幾件事塑造了他的思想,影響了他的軍營生活。
1919年,戴斯蒙德出生的時候,他的父母在屋子裡掛上框裱過的《聖經》十誡和帶著圖畫的主禱文。戴斯蒙德常常拖著椅子,踩上去看這些圖畫。雖然長大一些後他才理解這些圖畫的含義,但戴斯蒙德對「該隱和亞伯向耶和華獻祭」以及「該隱殺死了亞伯」這樣的宗教圖畫非常痴迷。戴斯蒙德回憶說,
當他看到第六戒的圖畫——該隱手中拿著棍棒,站在他的兄弟亞伯的屍體旁邊,他深受震撼。戴斯蒙德確信,這幅畫讓他決定自己將永遠不去傷害他人。
戴斯蒙德到了入學年齡,他被父母送去了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創辦的教會學校。這裡的學生常常要幫助老師內爾·凱特曼小姐做些清潔雜務。有一次,輪到了戴斯蒙德清潔教室,但戴斯蒙德急著回家,沒有好好清潔黑板擦。凱特曼小姐發現戴斯蒙德在偷懶,於是對他說:「戴斯蒙德,
無論任何事情,如果你用不認真的態度對待它,那麼做這件事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戴斯蒙德很慚愧,然後很認真地把黑板擦清潔乾淨。老師所說的話讓他終身銘記,無論在工廠還是軍營,這句話一直鞭策著戴斯蒙德。
不久,戴斯蒙德經歷了兩次嚴重的傷病,卻奇蹟般地恢復過來,這使他的信念變得更加虔誠。一次是在幫助家人取牛奶的時候,戴斯蒙德的手被玻璃瓶劃裂,醫生認為他的手已經廢掉了,但他的父母一直為他祈禱,並幫他活動手指,結果戴斯蒙德奇蹟般地康復了。之後在遊玩的時候,戴斯蒙德又在牆上摔下來,跌斷了腿。醫生認為戴斯蒙德的腿感染了細菌,必須截肢。戴斯蒙德每天堅持祈禱,並且堅持熱敷,終於又一次戰勝傷病。戴斯蒙德回憶說,
他的這兩次康復得益於上帝的保佑,他相信,只要你永不放棄,神跡就會出現。
令人頭疼的士兵
戴斯蒙德最敬愛的老師——內爾·凱特曼小姐以傳教士的身份去了中國,所以戴斯蒙德也曾幻想著當一名傳教士。但是,在戴斯蒙德18歲的時候,美國政府徵召他入伍。戴斯蒙德並沒有逃避,他覺得這是「為國家和上帝服務的一個機會」。由於戴斯蒙德堅信第六戒(不可殺人),徵兵長官把他註冊為
良心反戰者,並將他分配到紐波特紐斯(一個港口,位於維吉尼亞州)的船廠工作。
兩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雖然美國當時並沒有參戰,但戴斯蒙德預感到自己終將被派往海外戰場。於是,戴斯蒙德參加了醫療培訓,以確保自己上戰場時可以成為非戰鬥人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被捲入戰爭。次年,戴斯蒙德被編入美國現役陸軍,他來到南卡羅來納州接受軍事訓練。
但是,戴斯蒙德很快成為軍營里最讓人頭疼的士兵。
由於戴斯蒙德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一員(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將星期六為安息日,這一天要進行傳道、聚會等宗教活動,以盼望耶穌降臨),
他拒絕在星期六訓練。儘管戴斯蒙德延長了自己日常的工作時間作為補償,但無法得到其他士兵的理解。
戴斯蒙德堅信第六戒,認為所有的殺戮都是錯誤的,因此不吃肉也拒絕帶槍。每次訓練前,戴斯蒙德都要讀一下小本《聖經》,這是他新婚妻子送給他的結婚禮物。
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士兵們開始休息的時候,戴斯蒙德卻還要跪在床上向上帝禱告。
戴斯蒙德的行為不太符合美國的軍營文化,他的虔誠被粗獷兇悍的美國大兵視為一個笑話。許多士兵認為戴斯蒙德是一個怕死的懦夫,嘲笑他,給他難堪,甚至威脅要殺死他。長官們也很頭疼,他們以「違反軍規」的罪名將戴斯蒙德送上軍事法庭,但軍隊最終沒有開除這個不帶槍、不吃肉的士兵。
在種種阻撓和質疑聲中,戴斯蒙德仍然努力訓練,他最終設法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軍醫。
戰場中的傳奇
很快,戴斯蒙德被派往太平洋戰場。在關島戰役和萊特島戰役中,戴斯蒙德開始向他的同伴們證明自己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他不顧日軍的炮火,儘力去搶救每一位傷員。不論多麼危險,戴斯蒙德都能設法將傷員拖回軍營。
在萊特島,士兵們曾驚恐地看見一位日本狙擊手瞄準了戴斯蒙德,但他們被日軍的火力壓制在戰壕里,無法掩護戴斯蒙德。
然而,奇蹟發生了,那名日本狙擊手一直沒有開槍。數年之後,一位美國傳教士在日本講述了這個故事,聽眾中碰巧有那位日本狙擊手。他隨後向傳教士坦白,
當時自己本可以開槍,但扳機不知為何出了問題。隨著戴斯蒙德一次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英勇,士兵們終於開始尊重他,感激他,信任他。
時間來到1945年4月,二戰接近尾聲。太平洋戰場迎來了最慘烈的戰役——沖繩島戰役(雙方共戰死23萬餘人),這是美國進軍日本本土前的最後一戰。戴斯蒙德所在的第77步兵師奉命去攻佔一處高約120米的斷崖,這個斷崖地理位置很重要,可以將沖繩島一分為二。4月29日早晨,
B連的士兵整裝完畢,低下頭等待戴斯蒙德閱讀聖經並進行禱告,然後,他們和A連一起進攻斷崖。
A連率先上了崖,但傷亡慘重,被迫後退,B連不得不獨自承擔斷崖的進攻任務。不過當夜晚降臨時,B連終於獲得了勝利,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死亡,甚至沒什麼人受傷。
士兵們認為,這是戴斯蒙德的禱告起了作用。
然而,在5月5日(恰好是星期六,戴斯蒙德人生中最忙碌的一個安息日),日軍開始猛烈反撲,炮火密集地轟向B連,造成了上百人傷亡。B連不得不退到斷崖下邊,崖上只剩下傷員、日軍和戴斯蒙德。炮火和子彈不斷飛來,戴斯蒙德不顧危險,挽救受傷的美軍士兵,因為他無法放棄自己的信念。
戴斯蒙德孤身一人,所能利用的只有一根繩索和斷崖旁邊的一根樹樁。在接下來的5個小時里,他逐個背起傷員,艱難地將傷員送到崖底。戴斯蒙德不記得自己到底挽救了幾位美國大兵,他只是在不停地禱告,祈求上帝讓他多救一人。
後來,陸軍的長官認為,戴斯蒙德救了100人,但戴斯蒙德很謙虛,表示只救了50人,所以,在他所獲的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引文中,取了二者的平均數,定為75人。
戴斯蒙德的傳奇故事沒有就此結束。5月21日,戴斯蒙德冒著槍林彈雨去搶救一位傷員。由於被日軍追擊,他和另外3名士兵被迫藏進一個山洞。戴斯蒙德終於等到了夜晚,但是在掩護同伴逃離的時候,他被手榴彈炸傷了雙腿。戴斯蒙德不想連累同伴,所以他又在洞里等待了5個小時,直到援軍到達。當戴斯蒙德被帶出山洞的時候,他發現了另外一位嚴重受傷的士兵。戴斯蒙德立刻滾下擔架,要求醫療兵先救助這位士兵。隨後,戴斯蒙德和另一位傷兵相互支撐,一瘸一拐地撤退。這時,子彈飛來,戴斯蒙德又用手臂掩護同伴,手臂被子彈擊中,又添重傷。
戰爭終於結束了,戴斯蒙德準備回美國治療,但
他發現未婚妻所送的小本《聖經》丟失了。B連的士兵再次爬上斷崖,分散搜索,直到為他找回這本珍貴的《聖經》。1945年10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邀請戴斯蒙德到白宮作客,並授予他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總統讚揚戴斯蒙德「以偉大的方式服務於他的國家、他的同胞以及上帝,是一位真正的美國英雄」。
今年,戴斯蒙德·道斯的傳奇將由電影《血戰鋼鋸嶺》來還原。屆時,我們可以在銀幕上見到戴斯蒙德的風采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