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癡呆又無能?打破失智症常見迷思
人老了,本來就比較容易罹患失智症?一旦罹患失智症,人就會變得癡呆又無能?台灣失智人口快速增加,預估18年後將高達55萬人,比現在的失智人口多出1倍以上,如何及早防治是個很重要的課題。但國民健康署發現國人對失智者存有許多的錯誤觀念和刻板印象,亟需破除。
國人對失智者存有許多的錯誤觀念和刻板印象,亟需破除。
18年之後,台灣失智人口預估上看55萬人!
9月份為「國際失智症月」。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平均每3秒就有1名失智症患者。另依據衛生福利部於民國100年至102年委託研究,推估目前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6萬人;再依國發會之人口數據推估,於125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高達55萬人,為現在失智人口的雙倍以上。如此快速增加之失智人口,將對家庭社會產生重大衝擊。
失智迷思和刻板印象多
最近幾年,失智防治被衛生主管機關視為重點宣導項目之一,但國民健康署在推動防治的過程中,發現國人對於失智症仍有許多的認識不足,對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的恐懼,以及對疾病的污名化,不但妨礙求診意願,也造成已確診家屬的社會壓力。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最常見的錯誤認知包括:認為失智症是老化症狀之一、失智者皆會伴隨失能問題、無法自理生活等。其實,失智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且6成以上失智症患者無失能,或僅有輕度失能問題,顯示即使被診斷為失智症,但輕度失智者可透過身旁家人、親友或環境的協助,仍能參與社區活動,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國健署與國際失智症協會等團體共同呼籲民眾建立正確的失智防治觀念。(圖片提供/國健署)
「我可以」!輕度失智者仍可保生活自理能力
今107年國際失智症月宣導重點是「彰顯失智者能力」為主軸,衛福部響應並輕度失智者病友拍攝宣傳影片「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期待打破一般民眾認為失智者總是需要被照護,無法自理生活的刻板印象,透過身旁家人、親友或社區鄰里、環境的共同照護與互相扶持,讓失智者仍可以持續參與社區活動。
國健署強調,許多人對失智症的認識停留在癡呆或無能的成見裡,事實上,輕度失智階段的症狀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嚴重,通常還能保有不錯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若能在疾病早期(輕度時)即就醫,愈早開始接受治療、愈多參與社會活動,失智者退化相對較慢,照顧負擔也較輕。
失智症的早期警訊不輕忽
如何及早發現失智症的徵兆呢?如因「記憶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出現重複發問、重複購物或重複服藥,無論怎麼提醒也想不起來;或「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清楚表達送信的人是郵差、「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常年處理家庭大小事的家庭主婦,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幫家人準備晚餐等,都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而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友善失智社區強化照護
另外,在失智照護部分,國健署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計畫,以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發展生活圈,讓失智者在熟悉友善社區環境中保有尊重、安心與安全的生活,使失智者感受到歸屬感並對社區有所貢獻,並降低可改變的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包含飲食均衡、維持健康體能、控制三高、不吸菸、不飲酒過量,並且藉社區網絡連結以擴展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讓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在社區內就近找得到資源,並使用服務。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635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 一次戰勝耳鳴、眩暈和失智~女中醫:先喝這湯解除過勞
- 擔心卵子太老會不孕?「卵實力」好不好,陰道分泌物藏線索
- 內褲老是濕答答~夏天白帶多的4大原因,第1名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