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聽從婆家的話, 卻無法幸福?精神科醫師教你突圍...
乖乖聽從婆家的話,
卻無法幸福?
原來,在丈夫眼中,
她只是生小孩與印鈔票的機器人?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原來,在丈夫眼中,她只是生小孩與印鈔票的機器人?
她成長於手足眾多、氣氛和樂的家庭,因此,對她而言,結婚就會像自己家那樣,與丈夫在充滿愛與相互支持下,養兒育女。
但沒預料到的是,她的事業運太旺了。她在工作上平步青雲,在無數的飛航與會議累積下,她被譽為「業界一姐」,同時也誤了姻緣。
她驚覺到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子宮與卵巢有「使用年限」,如果她想要生小孩,唯獨此事無法外包,得自己親力而為。
她雖然喜歡工作,但工作可以晚點再做,因為小孩再晚就生不出來了。經過反覆權衡,她決定積極執行結婚、生子計畫。
除了大齡了些,以她優異的條件,她還是順利遇到適合的對象。
丈夫是虛有其表的「小開」
他是個工程業小開,有房、有車,還有可繼承的穩定獲利事業。重點是,他承諾要養她,讓她婚後專心相夫教子。
因為內心深處的夢想,她決定和他結婚,且如果一懷孕就辭職,專心待產。
然而交往不久就結婚,認識不清的後遺症逐漸顯現。
雖然丈夫號稱「小開」,但能接班的還有兩個小叔,賺錢的金雞母──老牌營造廠並非絕對傳給丈夫。
丈夫必須每天忙進忙出,參與各項工作,甚至到工地現場監督,才能得到父親給的固定薪水。
雖然房子在丈夫的名下,但貸款還是公公繳的。車子雖給丈夫開,但仍然還是放在公司名下的財產。
說穿了,她丈夫就只是一個靠公公庇蔭的二代,虛有其表,其實沒有能自由支配的資產。
丈夫食言而肥
或許如此,她丈夫對金錢相當沒有安全感,也愈來愈擔心她脫離職場太久,丟他一個人負擔家計。
所以,沒多久丈夫就食言而肥。不認當年的承諾──讓她當主婦,而開始要求她回去工作。
但她十分享受與兒子相處的時光,根本不想復職。何況,如果她去工作,誰來照顧小孩。
「給我媽帶啊!反正,她閒著沒事做。」丈夫口中沒事做的婆婆正是個家庭主婦,整天都在操持家務,卻老是被他們嫌棄,說她沒有貢獻。
由此看來,夫家的觀念是,如果沒有工作賺錢,都不能算數。
如果要能兼顧家庭,她往後的工作最好是朝九晚五,時間固定,外加週休二日。但丈夫還希望她的工作要有保障、要有退休金……全部條件加起來,就只剩下公務人員可以考慮了。
她只好拿起書本猛K,賭在錄取率只有個位數的公職考試。
念書期間的壓力已經爆表,丈夫卻常出言損她不事生產、不顧小孩,讓她更加煩躁不安。
還好考試是她的強項,別人考好幾年的公職,她一次就考上。
她恐慌發作,卻需「偷偷就醫」
但分發後還有訓練期,上課之外,還要考試。丈夫送她去訓練中心時,竟然耳提面命,叫她可別沒考好。丈夫對她說:「你就只會念書,被當掉就太丟臉了。」
她焦慮到無法成眠,好幾次要恐慌發作,只好偷偷前來求醫。
為何連看醫生都要私下,不能給夫家知道?
她嘆著氣說:「沒辦法,丈夫要是知道的話,他恐怕又要說我意志力薄弱、抗壓力差、爛草莓……」
然而,擁有公職卻沒有帶來幸福、快樂的日子。
每天上班就是撕裂心肝,她與兒子的拔河比賽。
婆婆雖然疼愛孫子,但因長年被打壓而脾氣暴躁,動輒對她兒子恐嚇、威脅「再哭就打斷腿。」「吵死人了,再吵就送人。」
這一類的話語,讓年幼的孩子相當惶恐。只要一說到要去阿嬤家,孩子就反抗。巴著她的腿,不讓她走。
聽到兒子哭鬧,丈夫就氣到揍孩子,而她出手相護,就會被罵:「你縱容小孩,養出媽寶。」
連趕來接小孩的婆婆,也嚷著:「就讓他哭,不用管他。去去去,你就去工作……」
丈夫的冷言冷語
她總是在這樣亂哄哄的狀態下離開家門,而工作時又得面臨更多的紊亂。
身為第一線的櫃檯人員,工作內容相當繁瑣,卻又單調,完全沒有得思考,只有考驗耐性,反覆確認各式帳單、資費,還要應付客戶的情緒與刁難。
她因為是新人,業務不熟練,往往得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每天都累得要命。
但丈夫只會冷冷地評論她:「你連最簡單的公務員都做不了的話,那還會什麼?!」
最近她驚覺與兒子幾乎沒什麼相處的時間。因為下班太晚,無法開伙,晚餐到公婆家吃,帶兒子回來,就只能洗澡、睡覺,一天就這樣過去。
這就是她想要的家庭生活?而她只要抱怨,丈夫總是認定她愛鑽牛角尖,要她學會正面思考,別再吃藥,趕快生第二胎……
原來,在丈夫眼中,她只是生小孩與印鈔票的機器人?
精神科醫師專業分析
當一個人處於人生十字路口時,該何去何從?我們為了什麼而埋首趕路,卻在一抬頭時,赫然發現周遭景物完全陌生……而此處是出發時想去的地方嗎?
就像她,毅然放棄事業帶來的高薪與成就感,就是為了生小孩;,而生小孩是為了重溫孩提時的美好經驗,厚植下半生最重要的資產——幸福的家庭。
為什麼她達成目標,卻不快樂?
她當時的目標多麼清楚,加上她的執行力夠,但為何結婚、生子之後,在她的專案達成率百分百之際,她卻如此不快樂?
分析起來,婚後,她受夫家影響,才導致失焦、迷途。
我告訴她,此時,最需要的是「莫忘初衷」,只要能釐清主要標的,事情的輕重緩急就會清楚。
對她來說,能放下成功的事業去結婚、生子,表示親子關係遠重於名利,至少在她人生的現階段,重點絕對是家庭。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分析起來,婚後,她受夫家影響,才導致失焦、迷途。
所以,哪有繞了大半圈又跑回去賺錢的道理呢?硬要在育兒期去賺一點薪水,CP值超低不說,卻缺席了孩子最重要的成長期。就像幫嬰兒洗澡,大人只顧著撈洗澡水,卻把嬰兒忘在一旁那樣的荒謬。
她痛苦的源頭
她痛苦的源頭恐怕在於——夫家的價值觀與她的相左。
剛開始時,她不免想要討好與順從,聽從丈夫與公婆的話做決定。但夫家重視金錢,覺得人力能換錢,閒置就算浪費。對於無形的親情、孩子的人格形塑,此類無法標價的,就視為不重要。
但誰都知道,金錢無法買到快樂,尤其是親情。放眼望去,多少有錢人就是家庭不和,外表光鮮亮麗,但卻內心苦悶。親情是珍貴的資產,需要用心的投資與經營。
我覺得她的理念才是正確的,她應該要堅持的。
她的夫家慣於「兩代分工合作」——老人家帶小孩,年輕父母出外賺錢,藉此壓榨出最高的邊際效益。
像是把孩子留在鄉下,給阿公、阿嬤照顧,爸媽在都市工作,假日回去探望。這樣老人家的「剩餘價值」被充分利用,年輕人又賺得到錢養小孩與雙親。
然而,此種育兒模式有嚴重的後遺症,就是「角色混亂」——父母在應該育兒時,角色外包,導致親子不熟。等到年老時,才能反過來照顧孫兒。中生代年輕時跟老一輩搶小孩,老來又與下一代搶孫子。
直接抗議,要求丈夫調整
此外,為什麼她的丈夫像個局外人,總對她進行評論?既然婚前就知道她的能力好,丈夫為何總是挖苦她、質疑她?
從夫家之間的互動觀察,「家庭習慣」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家人間的耳濡目染,無形的「身教」影響很大。如果她不希望兒子將來也講話刻薄,氣不過就出手打人,那麼,她最好把兒子帶在身邊,自己好好教導,這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
此外,或許丈夫的內心裡認為自己的條件略遜於她,所以,在潛意識裡想趁機打壓妻子,好取得平衡。
為了婚姻長久,夫妻倆最好地位對等,而且互相尊重。
我建議她,要對丈夫表達抗議。例如,要求丈夫改掉對她說話時的負面語氣。
精神科醫師教你突圍
她的娘家氣氛和樂,意味著家人的情緒相對穩定,鮮少過於激動或歇斯底里。即使有人拋出負面情緒,也能被認同、接納、化解。
婚後,她在夫家感到震驚與內心受傷,原因應該是夫家不善於察覺、面對、處理情緒。夫家可能認為面對、處理情緒,就像接到炸彈那樣危險。
這一類人的典型反應可能有「否認」:直接打臉對方,說:「你不應該難過。」「想死是錯的。」或「加倍奉還」:用更大的情緒反撲對方,例如:「哭?我比你還想哭。」又或是「武力阻斷」:恐嚇、暴力威脅,好讓人噤聲,例如:「再鬧,就打死你。」「還哭,就把你丟掉。」
當發現對方有這些反應時,我們心裡最好有點警覺──對方處理情緒的能力似乎不強,如果我們想達到溝通的目的,或許得換一個方式。
教養孩子時,父母應該先處理自己內心的焦慮
例如,當她丈夫感到焦慮或壓力大時,因為不擅長處理情緒,所以容易言行失控。因此,一聽到她抱怨工作,就說話損她。當早上小孩吵鬧,丈夫又要趕上班時,丈夫就出手修理孩子,雖然其他的時間,丈夫還算盡責的丈夫與好爸爸。
不過,既然選了他,我建議她,先處理掉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採取行動,降低自身焦慮」,而非將焦慮的事,拋向丈夫,期望丈夫協助解決。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既然選了他,我建議她,先處理掉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採取行動,降低自身焦慮」,而非將焦慮的事,拋向丈夫,期望丈夫協助解決。
她主要的焦慮是來自於「母性」受到威脅,也就是被迫離開孩子,而且感覺小孩無法受到妥善照料。此時,她的母性就會發動,強烈希望捍衛幼子。然而,阻止她善盡母職的,卻是丈夫對「金錢」的焦慮,這可怎麼辦呢?
分析自身的財務狀況
「你們家用需要多少?你有多少存款,他的薪水是多少?」對於我這些具體的提問,她靜下心來分析自家的財務狀況。
我想,要能說服丈夫即使她辭職在家帶小孩,家庭財務照樣沒問題,丈夫才不會焦慮到反對,而比較能接受她的決定。
不過,即使現在夠用,丈夫還擔心起退休金。所以,她還得說明此為「短期規劃」,是到小孩幾歲為止。等孩子長到夠大,在校時間變長,她就會找全日工作復職。
人生雖然是連貫的,不過,仍然約略可以分成幾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重點都不同。以她目前經濟允許,且渴望親自育兒的情況下,我覺得暫停工作,回家帶小孩是正確的選擇。
童年相當重要,親子關係與孩子的人格發展都在此關鍵期奠定。這時候好好陪孩子,整體而言,事半功倍。況且,孩子的「賞味期限」很短,過來人都知道孩子很快就長大了,不需要父母了。如果,屆時才想彌補,子女是不會領情的。
更可怕的是,小時候孩子怎麼被父母對待的,他們就怎麼對待父母。像她婆婆對孩子沒耐心,當年應該也是這樣吼罵子女,到現在她丈夫成人之後,就跟著公公鄙夷自己的母親,這是何苦呢?
辭去公職,回家育兒
她後來毅然辭去公職,即使同事勸她轉調較輕鬆的單位就好,周遭的人也為她放棄鐵飯碗而感到萬般可惜。
其實,生活是自己在過的。我們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還是自己切身的感受中呢?就像是穿一雙名貴,但磨腳的鞋子,別人的眼光再豔羨,也無法使自己的腳不痛。
她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後,每天都過得很愉快,兒子也變得活潑、開朗。她丈夫逐漸感受到她的變化,也感受到生活品質變好,於是,丈夫也慢慢放鬆下來,不再開口、閉口都提錢。何況,老婆不再抱怨,男人就像被無罪赦免,如釋重負啊。
不過,她還是很擔心公公婆婆的想法。
「你有很聽父母的話嗎?」我問。
她立刻搖頭。
我覺得很奇怪,彼此沒有血緣,也沒有養過自己的公婆,竟然比自己的親生父母還在意。現代女性念書、工作樣樣行,但如此介意婆家的看法,或許背後原因是從小優秀慣了,好面子,也不想讓人批評。
但其實,我覺得關鍵人物是「丈夫」,如果她的丈夫能理解且支持就可以了。況且,只要她讓自己的兒子與孫子過得好,我想公婆也就無話可說了。
其實,她是相對幸運的,不會因為經濟條件所限而需要犧牲孩子。我想,既然她有餘裕可以選擇,為何還要大開倒車,硬把這重要的這幾年拿去上班?不過,要做這樣的決定,女性自己還是要堅定,才能力抗周遭人的慣性。
這慣性是台灣人多半早已脫貧,卻改不了貧窮的思考模式,仍然習慣把賺錢放在最前面,以至於忘記享受人生的樂趣。
就像旅遊時忙著趕車,卻顧不得欣賞沿途的風景。我們為何不邊走邊玩,好好感受每一個景點的美好,以免離開人世時,除了銀行存摺外,其他都是白卷啊!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
【更多內容請上寶瓶文化粉絲專頁;本文由寶瓶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