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庫挖明封王墓,王妃棺內找到一罕見女用品定陵皇後都沒有
1958年中國各地大興水利,挖河修渠建水庫。與此相對應的是,很多古代遺存被挖了出來,考古活動很活躍,有很多新發現,甚至大發現。
明朝江西境內的藩王——益莊王朱厚燁墓,就是這麼被考古的。
(洪門水庫)
(洪門水庫被淹古蹟)
1958年秋天,江西省第三大水庫——洪門水庫開始修建。洪門水庫又稱“醉仙湖”,位於江西省南城縣洪門鎮東部16公裡處。湖畔有一個深不可測岩洞,洞中有一廟,相傳古時有仙人醉飲於此,故名“醉仙岩”,醉仙湖也由此而來。
醉仙湖一帶風景優美。分封在南城的益王系家族,對這一帶十分青睞,選定為家族長眠之地,南城益王墓葬區就是這麼來的(相關文章見前面“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考古隊員夜住墓室看文物,睡在棺邊,深夜裡感覺有人從棺內爬出來》一文)。
(考古後廢棄的朱厚燁之父朱祐檳墓,有盜墓者前來淲坑,墓室底被掘)
在醉仙岩附近修水庫,明朝益王系家族墓群首先受到影響,第二代益王朱厚燁墓被動了。
為配合洪門水庫的修建,江西考古人員於1958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清理了朱厚燁墓。
朱厚燁是第一代益王朱祐檳的長子,明憲宗朱見深的孫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兄弟。
朱厚燁於嘉靖十年(公元1541年)被冊封為“益王”,有元妃王氏,繼妃萬氏,死於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最早葬於南城縣金華山“水濺之原”,在繼妃萬氏去世後,遷葬於現在的位置。
朱厚燁墓是朱厚燁與其元妃王妃、繼妃萬氏的合葬墓,坐落於南城縣長塘街北面、海拔約200米的小山上。
(考古後廢棄的朱厚燁之父朱祐檳墓)
朱厚燁墓為券拱式磚室結構。
當年有完整的規制,地面建築規模很大,清理時地面尚有翁仲、石獅、神道碑等。地下結構從墓門到墓室後端,全長8.94米,用青磚砌成券拱,分前後兩室,中間有兩道石門。
後室是主室,較前室更大,長5.48米,,寬4.66米。
正中有一棺台,上面鋪上磚塊。棺台四周,則用磚環砌1.20米高的矮牆。牆內放滿石灰,朱厚燁和他兩位妃子的棺材,便放置於石灰之中。
清理時,三口棺材和棺內屍骸均已腐朽。
(考古後廢棄的朱厚燁之父朱祐檳墓,從內往外看)
但是,清理出的隨葬品相當豐富,十分精美。到底是第二代益王,比第一代益王朱祐檳墓內隨葬品要多很多。這也說明,在朱祐檳頭代王的開拓經營下,益王家族的財富漸豐,有錢了。
對於當年的清理細節介紹不多,出土的隨葬品有記錄。
從朱厚燁墓中,共出土隨葬品656件。其中,陶俑204個,陶器26件,瓷器18件,銅器17件,鐵器4件,錫器10種39件,墓(壙)志3方。另有銅錢700餘枚。
(出土女性飾品)
204個陶俑都是儀仗俑,可分為19組,包括轎夫、男待、女侍、文武官員和樂隊。在江西藩王墓中,這批俑工藝水平很高,再現了藩王生前生活場景,是研究明朝陶俑製作工藝、貴族娛樂生活、社會風俗的重要實物資料。
這些出土物中,朱厚燁生前有的用的東西,一樣不少,包括甕罐、香幾、桌、轎、椅、床、寶座、洗臉架、箱燈、腳盆等12種。其中的陶甕、陶罐是實用器。
瓷器包括青花瓷壇、仿龍泉瓷盤、青花瓷盤等18種;
銅器包括銅鏡、銅鎖、銘旌頭、制錢等;
鐵器有鐵轎槓2副。
錫器有10種共39件,都是薄錫板製成的明器,器形有大盤、小盤、鈴、燈檯、壺、筷筒、無足杯、圈足杯、高足杯和五供等。
(青玉透雕麒麟松樹牡丹紋帶板)
(青玉透雕麒麟松樹牡丹紋帶板)
(青玉透雕麒麟松樹牡丹紋帶板)
朱厚燁墓最珍貴文物,是從棺內發現的隨葬品,大多是金玉之器,光華璀璨。
隨葬品基本上都是安放在死者身旁,這與古人將最貴重之物隨屍放風俗是一致的。三口棺內都陪了哪些珍寶?這裡介紹一下。
朱厚燁棺內共有金器9件,玉器20件。
元妃王氏棺內共有金銀器79件。金器包括金鳳釵、金簪、金香囊、金鬢花、金錢、金扣等;玉器包括玉帶片、玉圭、玉佩飾等。
(金邊玉葉)
在繼妃萬氏棺內找到金器122件,玉器121件,水晶珠等飾物1400餘顆。
萬氏棺中的器物最多,且最精美,最引起文物專家注意的是仙人樓閣金釵、金手鐲、金鳳釵,這些金器在朱厚燁墓出土隨葬品中出類拔萃,精巧美觀。
仙人樓閣金釵,女性用品,壘絲工藝製作,在僅一兩寸見方的面積上,用金片、金絲製成層樓高閣,或單層或兩層或三層,或一棟或二棟或三棟;高閣外繞樹木,內設神殿;殿內有仙鹿白鶴,不及米粒大的男女人物神態栩然,優游其中……可以說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十分罕見,在明定陵皇後出土隨葬品中,都沒有見到這樣能亮瞎眼的文物,也就是說,連皇後都沒有(見下圖)。
(仙人樓閣金釵)
(仙人樓閣金釵)
還有一件小金冠,用細如頭髮的金絲編綴而成,鑲嵌有數十顆珠翠寶石,兩側插有束髮用的金簪,其工藝之精,可與明定陵出土的金冠媲美。
按說,三人中萬氏的地位最低,她於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才冊封為益王繼妃,但出土的隨葬品最多,最貴重,這與萬氏死得最晚,家財豐裕有關。
據墓中出土的“大明益莊王壙志”、“大明益王妃王氏壙志”和“大明益莊王繼妃萬氏壙志”三方墓誌,三人中朱厚燁和元妃王氏均死嘉靖年間,朱厚燁死於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王氏死於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 。
萬妃死於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十三日,於“以本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補葬於二仙山之原”。
(小金冠)
墓誌還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朱厚燁和王妃是遷葬於現在位置,原葬於“南城縣金華山水濺之原”。在萬氏死後,重擇寶地造墓,一併遷葬至此,合壙圓墓。
遷葬時發現,朱厚燁的棺木已腐朽了,重新收殮易棺。故墓誌最後稱“孝孫嗣益翊鈏奏奉諭旨扶柩拊葬開壙睹朽更殮易棺……”。
注意“諭旨”二字,這是當朝皇帝的詔令。而志文也是由翰林院撰寫的,這就非同尋常了。
為什麼朱厚燁死後得到皇家如此厚待?或與歷史背景有關。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畫像)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朱厚燁的堂兄弟,朱厚照一生荒淫,死後無子,無法“父死子繼”,又無親兄弟,無法“兄終弟及”。
最後從其父明孝宗的兒子中尋找繼承人。興獻王朱祐杬家之子朱厚熜、益端王朱祐檳長子朱厚燁都是人選。
但過去講嫡庶長幼,朱祐杬是武宗的四叔,朱祐檳六叔(墓誌證實是四叔),比照起來,朱祐杬的關係更近一點。由張太後(明武宗生母)和內閣首府楊廷和決定,選了興獻王朱祐杬之子、15歲的朱厚熜,作為朱厚照的繼承人當皇帝。
這就是嘉靖皇帝,諡號“世宗”。
(北京明定陵地宮)
而當時比朱厚熜年長的,也是同輩兄弟中的老大,時年24歲的朱厚燁失去了機會。但朱厚熜當了皇帝後,還有他的後代,對當年有可能當皇帝、在藩王中口碑不錯的朱厚燁一門還是照顧的。
像朱厚燁墓中出土的金玉珍寶,好多都應該是皇家賞賜之物。
閱讀全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