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喜歡《哈利波特》的人都很善良」 關鍵劇情「培養強大同理心」:現在的孩子做不到!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與電影可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經典作品,不僅小說翻譯成世界75種語言、在超過200個國家出版,擠身世界上最暢銷小說之列,一連拍了7集、8部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更成為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總票房收入過77億美元,魅力不容小覷!你也是喜歡《哈利波特》、醉心於小說或電影中魔法世界的一員嗎?是的話請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最近一項研究就顯示:「喜
歡哈利波特的人們都比較善良!」
![]()
Advertisements
J.K羅琳在《哈利波特中》建構的不只是魔幻與現實交錯的奇幻世界,也在情節中
將她對現實世界所期望的善念與理想寫進故事裡面,希望能藉由文學的力量改變世界。
![]()
Advertisements
國外《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研究期刊中文章「The greatest magic of Harry Potter: Reducing prejudice」統計指出:
喜歡閱讀《哈利波特》的人,有較高的能力去理解及接納身邊被冷漠對待或邊緣化的人,並有效減少心中可能持有的歧視與偏見、更能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族群或有差異的種族。
《哈利波特》電影中片段能幫助提升大眾對於同性議題、難民議題的接受度,看《哈利波特》後的人也有比一般人更強大的同理心,面對身邊朋友所遭受的困境能更加感同身受。
![]()
Advertisements
至於如何得出這樣的結果?
研究團隊找來2000年後對《哈利波特》不是很熟悉的小學生和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哈利波特》在全球的主要粉絲群來自於現在剛出社會、或出社會一段時間的年輕人,這一代人幾乎是由《哈利波特》陪伴著一起長大,
但新一代的小學生或年紀更小的族群就不一定能產生相同的共鳴,有些人甚至完全沒聽過《哈利波特》,於是團隊便以這群年輕孩子為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及比對:
![]()
研究人員將學生分成2組,一組觀看《哈利波特》中有「歧視、暴力、仇恨」等劇情的片段,一組則是看單純欣賞一般的電影片段,然後再分別做不同主題的調查:
統計結果發現看了「馬份污辱妙麗」段落的小孩對於「看待移民」的議題具有較高的包容心。對於年紀較大一點的學生也有同樣效果,
看過特定片段的學生對於同性戀、難民議題接受度也更高。
Advertisements
![]()
除此之外,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以年代久遠的「三巫鬥法大賽」為主軸,集結歐洲三大魔法學校「霍格華茲」、「波巴洞」和「德姆蘭」一起進行魔法技巧的切磋交流,每個學校的特色都很十分不同,
在這段劇情中強調了「包容」的核心善念,及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廣大寬闊的世界。
Advertisements
![]()
而最強大的邪惡大魔王「佛地魔」更是揚言要讓所有的麻瓜滅絕,也是整部作品「歧視心態」最嚴重的人,
他暴力和偏激的行為則引發了讀者的憐憫與同理心。
Advertisements
![]()
、
![]()
由以上的片段分析與統計結果,期刊的作者 Loris Vezzali 最後總結:
「看過《哈利波特》的人,會表現強大的同情心及同理心,也比較容易能理解別人的難處。即便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相異,會因為各種的不同事情而感到困擾,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是霍格華茲中的所有師生一樣,擁有各種不同的特質、能夠互相包容、體諒、合作!
Advertisements
![]()
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突然很驕傲自己也是個喜歡哈利波特的善良孩子呢?這樣想起來,真的很感謝自己生在《哈利波特》活躍的年代,這一切都要感謝J·K·羅琳把一個這麼美麗的奇幻世界獻給世界上每一個美好的我們!
![]()
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