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筷子」比較扁?他比較「中、日、韓飲食文化」歸納出正確解答!
生活中常見的筷子有中日韓三種,雖然都叫「筷子」,但三者長得卻很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筷子最早叫「箸」,起源於中國的商朝,後來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亞洲一些其他國家也漸漸使用筷子作為主要的進食工具,不同的筷子就開始慢慢衍生出來了。
圖中深色部分是使用筷子的國家分布
筷子形態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各國文化、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而造成的。下面就挨個說說,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中、日、韓三種筷子都怎麼來的。
中式筷子
筷子最早在煮沸的湯羹中撈菜使用,是從最原始形態的兩根木棍(或竹棍)進化過來的,所以形狀上基本都是圓柱形,到後來慢慢也有一些四方形的。
到了明代,隨著商品經濟繁榮,很多外來食材開始出現,這大大地豐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而筷子也隨之進行了改進。我們現在見到典型中式筷子頭圓尾方的形狀,就是在明代改進的。
這樣的改進好處很多!從功能上來說,保持圓柱形部分占較大的比例,會在夾取食物時方便省力,握起來也比較舒服;而方的一頭設計在尾部,則是可以在放置筷子時防止滑動,同時也便於工匠們在上面刻字,賦予每雙筷子不同的含義。
從設計上來說,我們的祖先在創造物品時,講究將物品的實用和美觀合二為一,中式筷子的上圓下方,意味著「天圓地方」;其中方與圓之間的過渡,則體現了剛與柔之間的轉換。
現在市面上一部分中式筷子將筷尾設計成圓角方形,使得筷子方圓間的過渡更自然,用的時候更舒適,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方形筷尾硌手的問題。
因為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通常都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大家共同吃一桌菜,夾菜的距離相對比較遠,筷子長一點用起來會更方便。目前可以買到的中式筷子在長度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大多在 24-26cm 之間,在三種筷子裡算比較長的。
日式筷子
日式筷子上寬下細,筷子頭是尖尖的,相比中式和韓式的筷子,它一般較短。日式筷子長成這樣大概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與日本人用餐習慣有關。
日本人在吃飯時,一般都把飯菜湯碗全放在一個托盤上,每個人吃自己面前的一份,既不會像中國人一樣圍著大桌子一起吃,也沒有給別人夾菜的習慣,所以沒必要設計得太長。
另一個是和日本人吃的食物有關。
日本人吃的食物通常小巧精緻,尖細的筷頭用來剔撥食物更方便,同時他們也很喜歡吃海魚,筷子設計成尖頭更適合扎魚肉、剃魚刺。
為了照顧不同人的審美偏好和握持習慣,日式筷子有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圓角方形等多種樣式。如果單從舒適度方面來說,自己測試後還是覺得圓角方形的最舒服。
日式筷子的標準長度自江戶時期就一直按性別來區分,男性的是 23cm,女性的是 21.5cm,這是根據當時男女的身高和手的平均尺寸為基礎制定的。到了現代,規格會略有調整,一般上下幅動為 0.5cm。
韓式筷子
典型的韓式筷子是通體的扁平形狀,並且是金屬材質,非常的沉,和我們日常使用的筷子出入很大,甚至被有些人稱之為「全球最難用的餐具」。韓式筷子為什麼如此奇特呢?原因眾說紛紜。
對於扁形來源的其中一種說法是,在古時候韓國的房子構造中,廚房是沒有地方吃飯的,用餐時,主婦們要把做好的飯菜與筷子等餐具一同端到房間裡,為了避免在途中滾落,筷子就做成了扁的。
而使用金屬材質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三個。
一個是儒雅。古代的韓國人覺得,把筷子做的稍微不方便一點,吃飯的速度就會慢一點,時時刻刻提醒用筷子的人要更加穩重,這樣會顯得高雅。
另一個是驗毒。韓國人有醃泡菜的習慣,古時候泡菜醃在瓮里,且是整顆整顆放進去的,有錢人家使用的是扁扁的銀質筷子,方便去戳開泡菜並檢驗其中是否有毒。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是清洗方便、不串味。韓國的飲食以湯類為主,同時喜歡吃醃製的食物,飯後筷子上很容易粘上湯汁和醃製的調料,如果用竹、木一類材質的筷子清洗起來就比較麻煩,也容易串味,而用金屬筷子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韓式筷子的金屬材質,其實在設計之初的古代,只有當時的上流社會在使用,平民百姓因為財力不夠,只能使用木質或陶瓷的筷子,直至上世紀 50 年代低廉的不鏽鋼製品在韓國的推廣開之後,金屬餐具才真正普及開。
至於說韓式筷子為了防止吃烤肉時被燙變形,所以採用金屬材質,自己不是很贊同。
烤肉傳到朝鮮半島,也不過最近 100 年左右的事,而韓國的上流社會早在那之前就使用金屬筷子了。
韓式筷子長度通常介於 23-25cm 之間,因為吃飯方式結合中日,即一個家族圍著一個大矮桌吃飯,因此筷子一般比日式的長,比中式的短。
各國的筷子雖然形狀不同,但追根溯源,都是由最早可能是兩根竹棍或木棍的器具演變過來的。我想,當時的「發明者們」肯定沒有想到,幾千年之後,他們當時為了避免燙手而隨意創造的工具,竟在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人在使用。
參考來源:每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