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計步管理健康 研究發現尚可治憂鬱 | NOWnews | 旅食樂

最近多款新手機上市,主打不同的功能與外觀,形成搶購風潮,許多高規格智慧型手機附有健身類或與行動裝置配對的應用程式,可以記錄個人心跳、睡眠習慣、步數等,但想要管理個人身體健康,其實手機APP的功能不僅如此,根據2017年發表於《世界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手機應用程式也能有效治療憂鬱症,提供患者安全且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該研究由澳洲國家輔助醫學研究院、哈佛醫學院、曼徹斯特大學及澳洲黑狗研究所共同主持,研究者系統性地回顧了18項隨機對照試驗,檢驗22種透過智慧型手機提供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研究對象包括了3,414名18至59歲有精神疾病或相關症狀如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失眠等患者。研究結果顯示,情緒監測、認知行為治療或與正念合併等應用程式,其治療憂鬱症的效益相同,而獨立使用應用程式(不需要依賴醫師或電腦的回饋)效果則更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林家興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應用程式的設計與心理諮商相同,且使用不同理論治療對於改善憂鬱或焦慮症狀並無差異。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都能受惠於結合智慧型手機和生理回饋的應用程式。不過,林家興提醒,這類型的應用程式對於輕度憂鬱症患者確實有幫助,但無法全面取代藥物及心理治療,對中度以上或情況複雜的憂鬱問題,還是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指出,手機APP可以提供居住偏鄉、沒辦法就近醫療,或無法穩定進行醫療協助的患者,可行性高且負擔小的治療機會,同時具匿名性,保有隱私,開啟不擔心被標籤化與自我管理的照顧途徑,對於有需求的人,是一大福音。葉雅馨建議,民眾不妨下載一些相關的應用程式,例如:DS憂鬱情緒檢測,或其他心情記錄的應用程式,在固定時間,特別是壓力過大、心情不順、常常感冒或感冒很久都不會好的時候,使用這些程式進行情緒篩檢,並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而精神相關的醫療人員未來可持續研發E化治療途徑,將有助觀察患者病情的起伏時程及改善病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