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吃」很重要 四成病人死於營養不良
▲找對營養不繞路,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發行「癌友營養照護手冊」。(圖/記者陳鈞凱攝,2017.6.9) 大 中 小 罹癌更要吃的營養。台灣新發生罹癌人數再創高、破十萬人大關,而國外研究調查更顯示,八成癌症病人有營養失調問題,影響所及,可能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令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四成癌症病人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醫師強調,癌友飲食應以低醣、優質脂肪、高蛋白為主,好維持體力。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營養照護攸關癌症治療的效果,因為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異常的代謝,能量及營養素過度消耗。以大腸直腸癌為例,約有六成是因為發現症狀就醫才知道罹癌,癌症大多數已進展到第3期,食慾及消化吸收都降低,會出現體重明顯下降、營養失調的情形,成為罹癌的死亡因素之一。高雄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沈采螢說,癌症治療前,最需要提升個人營養狀況,因為每一個治療都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影響進食,甚至無法進食,建議患者能吃就吃,不用太過於限制,若是吃的不好、不夠營養,則會建議另外補充配方營養補充品。腸癌病友協會公益大使、藝人楊烈也分享自身經驗,過去總是大魚大肉,生病後才開始調整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熱量及營養,尤其,治療之後每餐蔬果占六成,避免油炸、燒烤食物,加上有時間就多運動,才讓病情穩定控制。沈采螢建議,在接受癌症治療過程中,六大類食物都要攝取均衡,才能達到足夠的熱量及營養,可多吃肉類、魚、豆類、奶類及蛋類等高蛋白質食物,並把握營養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的黃金比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