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婦中風癱瘓 靠行走復健機器人邁步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3歲婦人,去年因中風,導致無法說話,右半側肢體也因此癱瘓,經治療後轉往花蓮慈院復健,經過約20次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後,原本連腳都抬不起來的她,現在已能使用拐杖行走約300公尺;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指出,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能幫助包括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等患者,主動式參與復健,盡早恢復行走。
傳統下肢復健時間長 對患者身心理成煎熬
臨床上,若臥床的患者能盡早學會站立並開始行走,能有效減少骨密度流失、肌力流失與肌肉記憶流失等問題,相對提升復健效果;梁忠詔主任表示,但以傳統下肢復健,得先練習站立,等到穩定後再透過治療師協助,接著再從兩位增加四位治療師幫忙,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對於身心理都會造成影響。
機器外骨骼輔助 助患者重複大量訓練
不過,目前該院引進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後,除了能讓患者主動式參與復健,也能進行重複性大量訓練,並達到真實行動導向的效果;梁忠詔主任表示,透過機器外骨骼,輔助個人化高重複、高強度的步態訓練,比起過去旁人攙扶平衡木只能走幾十步,機器輔助卻能走上千步,成效加倍,加上採以實際站立行走的訓練方式,能帶給患者更多心理激勵。
治療癱瘓病患 後續復健也是關鍵
臨床上,許多中風、脊椎損傷或其他動作障礙疾病等患者,不僅得承受無法走路的病痛,還得歷經無法自己生活的煎熬;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自己父親也曾因病行動不便,因此很了解那煎熬,其實除了神經內科、外科、中醫科等團隊治療,復健更是連接患者治療和恢復生活的重要環節。
設定專屬復健計劃 助患者盡早恢復
在科技的協助下,醫療設備也漸漸注重智慧醫療的重要性;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呼籲,透過行走復健機器人的輔助,在具備安全性與效用性下,更能為患者設定個人化專屬的復健計劃,不僅能減少治療師們在協助復健中受傷的機率,也能讓患者安心接受復健,盡早恢復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