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 不是非開刀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近年台灣運動風氣興盛與步向高齡化社會,關節的運動損傷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日益增多。根據統計,70歲以上的年長者其發生率高達70%,好發於膝關節、手關節、髖關節,也可見於其他關節。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年齡、體重過重、膝周圍韌帶損傷、非感染性骨壞死、血友病、神經病理性關節疾病等,而其治療方式,應先運動增加關節附近肌力,並依其嚴重程度,可先採用玻尿酸與PRP注射治療。
關節磨損發炎 應先運動增強肌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主要是磨損使關節囊發炎,進而產生關節變形、骨刺等,最常見症狀為關節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行走時疼痛,活動受限,常可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甚至變形。
膝關節損壞就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陳昱彰說,在嚴重關節變形前,應先運動增強關節附近肌肉,幫助承受身體重量。若是已受損的關節軟骨,就儘量採取緩和不負重的運動,如游泳或緩和散步。畢竟人活就要動,好的關節與肌力,是我們健康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依嚴重程度治療 注射、微創為優先
陳昱彰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運動傷害與退化性關節炎,以玻尿酸關節注射與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為主。玻尿酸可補充關節液潤滑關節,減低因行走造成的不適與傷害,並修復關節結構及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PRP注射是利用自體生長因子,活化再生關節內退化受傷的組織,促進軟骨與韌帶修復,以達治療目的。
此外,還可以關節鏡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陳昱彰醫師說明,關節鏡手術是微創傷口的檢查合併治療的方式,在二到三個約1公分的小切口,使用關節鏡清除發炎組織,修復破損的半月板及軟骨。所以當膝關節疼痛,但還尚不需關節置換手術時,關節鏡手術是相當可靠的治療方式。
陳昱彰提醒,良好的運動習慣、正確的運動方式、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保持關節的健康與活力。對於已受傷的關節,必須好好保養,積極治療,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有很多方法及治療可將退化性膝關節炎對日常生活不便的影響降低,生活品質因而獲得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