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困難體重突減輕 竟是食道遲緩不能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67歲周先生,20年來經常有火燒心、胸骨後疼痛及間歇性吞嚥困難等症狀,長期使用胃食道逆流治療藥物,卻無明顯改善。近年來經常有食物卡住食道的感覺,並伴隨嘔吐,因進食困難體重幾個月速降十餘公斤,前往臺北榮總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食道遲緩不能症第一型。內視鏡中心盧俊良主任表示,食道遲緩不能是一種少見的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相關。
食道遲緩不能症 臨床變化速度慢易誤診
周先生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食道大幅彎曲擴張,並且充滿未消化的食物。食道鋇劑攝影發現食道S型彎曲與鳥嘴型表現,吞入的顯影劑停留在食道無法進入胃部。進一步接受高解析度食道動力學檢查發現,食道收縮蠕動功能喪失合併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增加,確診為食道遲緩不能症第一型。接受經口內視鏡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後,第二天即恢復進食且無吞嚥困難,一個月後體重回升十公斤。
盧俊良主任表示,食道遲緩不能症致病機轉為食道肌肉收縮功能喪失,與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失能。初期症狀偶有逆流,經過數年逐漸進展為吞嚥困難與胸痛,嚴重時則會進食後嘔吐並伴隨體重減輕等情形。因進食狀況異常,病人逐漸減少社交活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此類疾病臨床症狀變化速度慢且類似胃食道逆流,經常造成誤診,需要進行一系列完整的檢查方能確診,包含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排除結構性異常(如食道腫瘤)、食道鋇劑攝影以及食道動力學檢查,其中以食道動力學檢查為確定診斷的黃金標準。
新型微創內視鏡手術 提供醫病新選擇
最新高解析度食道動力檢測儀,有一條具有 32 個固態壓力感測器的導管,經由鼻腔置放至食道中,用來量測並繪製清晰的食道壓力圖,相較於傳統食道壓力檢測儀,新型儀器具有檢查時間短,檢查成功率高,且對於食道遲緩不能症診斷率增加一倍。
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盧俊良主任解釋,傳統以內視鏡氣球擴張術、腹腔鏡Heller氏食道括約肌切開術為主。而經口內視鏡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是近十年來新發展的一種微創內視鏡手術。利用胃鏡及特殊的內視鏡手術刀,在食道黏膜下層建立一隧道直達胃部賁門,利用隧道的途徑切開下食道括約肌與異常收縮的食道肌肉,達到與手術相似的效果。此新技術具有無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速及安全性優於傳統治療等優點。治療效果上也與傳統治療不相上下或更優(如第三型的食道遲緩不能症)。若患者有疑問,應諮詢醫師。
【延伸閱讀】女聲樂家脖子腫如球 靠經口甲狀腺手術切除不留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