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乳癌! 醫:規律運動降低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乳癌令許多女性朋友聞之色變,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表示,乳癌與基因有關,包括先天基因及後天基因的變因,而接觸有毒物質是造成後天基因突變的原因之一,包括環境及生活習慣,例如抽菸、喝酒等,而塑化劑也是潛在因素。葉顯堂副院長提醒,想要避免乳癌找上門,唯一能自我掌控的因素,就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運動333原則 規律生活習慣跟乳癌說再見
葉顯堂副院長說明,規律運動真的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生風險。已經確診乳癌的患者,規律運動可以降低復發風險;健康的民眾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的機率,相較於其他難掌控之因素,包括體質、外界環境,唯有生活習慣可以自己掌握,避免抽菸、喝酒,養成規律運動,且應達到「333運動」原則,一個禮拜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速率達到130下,也就是能夠流汗的狀態。
葉顯堂副院長分享,在門診中,在病人要離開診間時,他都會特別提醒「要記得運動」,認為運動比藥物還要重要,至於運動方式不拘,包括腳踏車、游泳、社區太極舞、排舞等,若環境資源不允許,散步、健走都宜。除了運動,定期檢查也很重要,鼓勵民眾應善加利用乳癌篩檢,保障自身健康。
早期乳癌腫瘤不痛不癢 定期篩檢及早發現
由於乳癌大多無症狀,早期乳癌腫瘤小,且腫瘤本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與疼痛沒有關聯,甚至摸不到腫瘤,一般民眾不會有感覺,只能靠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葉顯堂副院長建議,國健署積極推廣乳癌篩檢,只要年齡條件符合,民眾應多多利用,而30-35歲以上未符合年齡規範的婦女,也應養成至診間檢查的習慣。
許多婦女以為摸不到硬塊就沒有危險,葉顯堂副院長強調,觸診正確性其實很低,不到三成,建議應使用儀器檢查,依據不同年紀,有不同有效的檢查方式,例如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民眾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此外,摸到硬塊也不是都有問題,9成屬良性,剩下1成需進一步檢測,提醒民眾摸到硬塊不用太過驚慌,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且鼓勵女性朋友,養成定期檢查習慣才是預防乳癌之道。
【延伸閱讀】亞洲達文西手術訓練營 台灣醫師當導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