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記者「裝瘋混進精神病院」差點出不來!臥底10天揭露可怕真相:「裡面的人和我一樣正常..」

美國傳奇女記者伊莉莎白·珍·寇克恩(Elizabeth Jane Cochran),筆名奈莉·布萊(Nellie Bly)出生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科克倫的米爾斯小鎮(Cochran’s Mills),這個城鎮的名字是以她父親麥可寇克恩(Michael Cochran)的名字命名,麥可是當地的地主和法官,儘管財富雄厚,但卻在女兒6歲時逝世,由於生前沒有立遺囑,所以伊莉莎白也無法繼承任何遺產。

 
一般人輟學沒了人生目標,或許人生就會從此一蹶不振,但伊莉莎白並沒有隨波逐流,她只要有空就會看書、讀報。
有一天她在《匹茲堡電訊報》看到一篇歧視女性的報導,上頭寫著「女性就該待在家裡,不應該上學受教育,也不該出來工作。」身為女權主義者,當時21歲的她馬上寫了一篇文章駁斥這個觀點。


 
她栩栩如生的表演騙過了專業人士,好幾位醫生幫她做了檢查,都說「這個女人瘋了」,連醫院裡的醫生和法官都認定她有精神病,最後她「如願以償」被送進精神病院,回憶起當晚的經驗,她表示「那是我人生最爽的一個晚上!」


 
伊莉莎白被釋放的短短兩天,她就寫出著作《瘋人院十日》(Ten Days in a Mad-House)的第一章,標題就叫「瘋人院的鐵窗背後」,她描述無知的醫生和看護對病人施以鎖喉、毆打和騷擾,還寫到冰水浴、強迫食用腐爛的黃油和關禁閉等殘忍刑罰。


 
伊莉莎白的書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醫生和精神病院的管理者都坐立不安,她的調查也迫使該院增加經費,並徹底徹查過去的疏忽,很多情況都得到了改善和修正。伊莉莎白的報導也讓當時社會對病人的審查更加嚴格,使「真正」有精神病的人才會被收容。


 
除此之外,伊莉莎白也曾深入貧民區採訪,並透過自己的報導讓貧民的生活獲得改善,她還曾披露販賣孩童等不法行為,這種深入各種環境、調查社會黑暗面的採訪方式,喚起大眾的重視,進而改變媒體的報導方式
,從此成為伊莉莎白的標誌,也讓她成為新聞史上最具傳奇性的記者之一。

 
1888年,有人建議《世界報》模仿朱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的著作《環遊世界80天》,派一位記者繞全球一圈旅行,而伊莉莎白很自然就成為不二人選,在1889年11月14日離開紐約,展開長達24899英里的旅程,經過72天6小時11分又14秒,她在1890年1月25日抵達紐約,打破最快環遊世界一圈的紀錄。

 
原來以前的精神病院藏著這麼多黑暗內幕,如果沒有她的報導,還真不敢想像會有多少無辜人受害...
 
參考來源:阿波羅新聞網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