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樣一位最不可思議的父親,他一定是所有人的教子典範!
![]()
在中國近代史上, 有這樣一位不可思議的父親, 說起他的女兒女婿們, 一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長女 宋靄齡, 中國第一位赴美留學女性, 富甲天下,連蔣介石也畏她三分, 女婿孔祥熙,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次女 宋慶齡 , 赫赫有名的中華民國「國母」, 女婿孫中山,中華民國大總統。 三女 宋美齡 , 無人不知的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女婿蔣介石,中華民國總統。
![]()
他一手打造了宋氏王朝, 在中國近100年的 風雲變化中, 宋氏家族締造了最色彩斑斕的傳奇歷史, 對中國的命運影響力令人驚嘆! 可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個如此偉大的父親, 他卻曾經只是個沒念過書的文盲, 也窮困潦倒過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這不禁令人好奇,這樣的他, 究竟是如何把女兒們, 全都培養成左右國家命運的人物呢……? 他,就是 宋耀如
![]()
宋耀如原名 韓教准, 1863年生於廣東 文昌, 父親是位商人, 後因經辦賑務, 家產散盡,生活跌落谷底。 為減輕家裡負擔,他自幼就四處打工, 也打小就顯露出了非凡的勇敢。 一次, 文昌人鳴鑼罷市, 與洋人展開激烈械鬥,他也加入混戰, 不小心被箭射中 肩膀,可他連疼都不叫, 草草包紮一下,就繼續衝上去。 也正是這份勇敢, 在未來人生的選擇中, 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他的命運。 1875年,他那在美國打拚的舅舅, 回鄉「招兵買馬」,以擴大經營事業, 他勇敢地跟父母提出要留洋謀生,
![]()
舅舅也十分欣賞這個有勇氣的少年, 在父母的同意下,從此, 他成了 舅舅的嗣子,改名為宋耀如。
![]()
舅舅對他寄予厚望,到美國後, 為他舉行了隆重的過繼儀式, 還為他聘請了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 他在舅舅的 絲茶店裡從學徒做起, 幹活十分勤奮, 他知道: 要想別人尊重你, 就必須比別人幹得出色。
![]()
在美國的日子裏, 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啟蒙, 在這裏 他又一次遇上了命運的轉折點。 一天店裡來了兩個中國留學生, 他們攀談了起來, 「弱國無外交,兩國相交, 弱勢的一方根本就沒有說話的份, 只能乖乖的俯首稱臣。」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的心。 兩個留學生髮現, 他雖沒念過書, 但視野格局皆在上品。 於是他們勸他去讀書, 他跑去跟舅舅提, 舅舅一聽就惱了, 「念什麼書啊?念書有出息嗎? 早日成家立業才是正事。 可他偏偏屬於那種敢闖敢試、 不怕跌倒、勇於靠近理想的人。 他堅持自己想要上學的願望, 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離家出走去讀書, 改變國家的命運。
![]()
在美國他身無分文離家出走後,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 一位原 美國聯邦海軍軍官, 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將他推薦到 一艘緝私艇上服役。
![]()
服役時,聰明勤奮的他, 又得到船長的欣賞與喜愛, 船長像父親一樣給他指出人生道路, 他也第一次知道了林肯的三民主義: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船長覺得他潛質非凡,退役後, 又將他引薦給一位牧師和將軍, 這位將軍告訴他: 無論什麼時候, 都不要讓你的行為玷污你的名字, 先要做到遵守時間, 要記住守時是美德, 我希望以後得到的消息是, 你為自己的祖國做出了貢獻。 後來他們資助他進入了, 聖三一學院和范德比爾特大學, 使他有機會接觸到, 當時西方的先進思想, 並接受了美國高等教育, 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讀書夢。
![]()
宋耀如 英文手跡和簽名 面對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他格外珍惜, 日日夜夜, 不停地汲取知識的養分。 1882年他又轉到, 萬德畢爾特大學神學院就讀, 3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結束學業, 並被授予監理會見習牧師稱號。 就在所有人都好奇, 他未來要去哪裡,要做什麼之時,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他說: 當我完成我的學業時, 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帶給中國人。 他從未忘記自己的祖國, 忘記自己的根。
![]()
1886年,他回到蘇州上海等地傳教, 同時興辦實業,積累了大量財富, 並執教於教會學校,胡適即為其學生之一。 他是 實業家, 更是革命先輩中一位傑出的先鋒戰士, 一位真正的革命「隱君子」, 認識孫中山後,兩人一見如故, 從此,他盡其所能, 不惜傾盡家產地支持孫中山, 更多次冒着砍頭的危險為其掩護。 他堅定地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事業, 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動盪時代里, 他用先進的觀念和火熱的愛國理想, 挺身而出,傾盡所有, 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他說:我的使命就是, 用 我的金錢來支持革命, 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建立民主共和國, 讓我的同胞,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有飯吃,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 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 永遠不再被人歧視, 使他們可以抬頭挺胸地做人, 革命非一日成功, 但終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
他幾十年的人生,波折不斷, 已經足夠傳奇, 而等到他的子女們降臨後, 他的人生才真正迎來最精彩的篇章。 1885年,他與倪桂珍結婚, 先後育有子女六人,依次為: 靄玲、慶齡、子文、美齡、子良、子安。
![]()
在他的子女們出生後,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搬家。 在人人都將房子買在繁華的上海市區時, 他卻跑到上海郊區買下一塊地。 許多人都不理解,覺得他很怪癖, 可這些人不知道的是, 他心中那深深的家國情懷。 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作為一個父親, 他為自己的小家未來,精打細算, 而作為一個中國人, 他更在為祖國這個大家,憂心忡忡。 他曾說過: 只要在中國的一百個孩子中, 能有一個 成為超人式的偉大人才, 中國就會有四百萬超人, 那麼還用害怕中國不能得救嗎? 現在中國大多數家長, 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 我要敢於為天下先。 從此父親這個角色成了他最重要的事業。
![]()
當時上海人口高度密集, 魚龍混雜,治安相當混亂, 洋人更是 氣焰囂張,橫行霸道, 他不願子女們接觸這些黑暗, 更不想讓子女們在外國人面前受氣, 所以他選擇了 環境優美 遠離市囂的郊區。 他親自設計了新居, 門前有小溪流過, 房屋後還開闢了菜園, 孩子們可以到菜園或周邊田野里玩, 自由自在地過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他在上海市區事務繁多, 可為了子女們,他不顧艱辛, 每天在市區和郊區間來回奔波, 下班後,就算再 疲憊不堪, 也總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陪他們一起做遊戲或講故事, 從來不抱怨說自己很忙,沒時間。
![]()
當頑皮的宋靄齡帶着弟弟妹妹, 在附近的田野里玩鬧嬉戲, 多次踏壞周圍村民的勞動果實後, 幾位村民終於一起找上門來問罪, 一般家長也許早就對孩子大發雷霆了, 可他沒有,他向村民們支付了, 一筆遠超過損失的賠償金後, 還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 讓村民不要驚嚇和干擾到孩子, 他保護着孩子們的天性, 讓孩子們可以在田野里盡情嬉戲, 釋放他們的天性。 他讓孩子按其個性自由發展, 卻絕不意味着 對孩子一味放縱, 而是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這是一種 帶着愛的規範,慈愛而堅定。 當宋藹齡蹣跚學步摔倒時, 他沒有馬上心疼地扶起她, 而是在她前面鼓勵: 「勇敢的姑娘,爬起來,自己走! 他也常在電閃雷鳴的大雨天, 帶着宋靄齡一起在雨中受淋, 鍛煉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後來,4歲的小慶齡, 也在父母沒有要求的情況下自主加入。 他經常帶着她們野外徒步, 一起禁食,一起 抵擋食物的誘惑,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都有了, 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
![]()
他說: 皮囊非所倚, 唯才華與勇氣, 足可照亮坎坷之路。 他深深明白, 外表是虛,才情才是立足之本。 所以,在教育子女學習知識上, 他更是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 富有遠見的他堅信, 未來傑出的人物一定學貫中西, 所以從孩提時代起,他便開始, 讓孩子們接受多元文化, 他從美國購買大量幼兒讀物, 騰出大量時間教孩子們讀寫。 他常對孩子們說, 學好外語是為了更好地睜開眼睛看世界, 但同時母語一定要更好。 他還和女兒宋藹齡一起辦了份, 英文報紙《上海兒童報》, 文章均由孩子們自己寫作, 打字的任務也由她們自己完成。
![]()
他對孩子們從來不吝嗇表揚與讚美, 在他看來: 真正的教育, 是將孩子當做, 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 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 獨立而不孤立。 一次,宋慶齡寫了幅書法, 他看得極為認真, 從筆鋒、布局各方面進行點評, 最後說了一句:「他日,郗璿亦可逮。」 郗璿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妻子, 精於筆法,人稱「女中筆仙」。 宋慶齡聽到父親的表揚,高興壞了, 從此,她堅持練習書法,筆耕不輟。 他在客廳專門開闢一堵牆, 把女兒們的毛筆字、 英語作文和畫作都張貼出來, 客人來了,便讓孩子們自己介紹作品, 還經常在家裡舉辦辯論會和演講會, 因此,宋氏三姐妹的口才都了得, 無一例外,都是演講高手。 就連有點口吃的宋子文, 也能用中英文兩種語言講演, 令他的老師們驚嘆。
![]()
宋美齡書法
![]()
宋慶齡書法
![]()
宋靄齡書法 每個周末,他還會舉辦家庭晚會, 妻子為孩子們彈奏鋼琴,他則隨着琴聲, 純正洪亮地唱起英文民歌和通俗歌曲。 晚會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藝術才華, 也使孩子們有了盡情施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宋靄齡就繼承了他的歌唱, 宋美齡則精通跳舞、畫畫, 而宋慶齡則彈得一手好鋼琴。 他說: 學鋼琴,不一定要成為鋼琴家; 學畫畫,不一定要成為畫家; 藝術的濡養對孩子而言, 是人格的全面完滿, 天性的自由揮灑, 因為藝術是生命和靈魂之間的直通道。
![]()
1904年,年僅15歲的宋藹齡, 被他送往美國學習。 100多年前肯送 孩子出國接受教育的父母, 可謂鳳毛麟角,更何況他送的還是女兒。 因此,宋靄齡成為了, 中國第一個遠赴海外出國留學的女人, 從此開啟了中國女性海外求學的先河。 之後宋氏兄弟姐妹都被父親送出國留學, 雖出國學習,但他卻從不鼓勵他們留在國外, 在孩子們出國前,他會對他們說: 「爸爸要你們到美國去, 不是讓你們去看西洋景, 而是要將你們造就為不平凡的人。」 孩子們到了美國後, 他會定期給他們寫信、寄剪報, 把國內發生的新聞信息傳遞給他們, 讓他們及時了解國內發生的事, 以及中國革命的發展趨勢, 讓孩子們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 並支持她們投身革命,參與革命。
![]()
在那個中國羸弱不堪, 受盡西方國家欺凌的年代,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低, 許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 都是唯唯諾諾, 自卑自愧的模樣, 而宋氏三姐妹卻不大一樣。 宋藹齡在美國念書時, 教她歷史的馬克涅教授稱讚她: 「你是個非常優秀的美國公民。」 她當即反駁:「我不是美國公民, 我是中國人,我家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 而且永遠是中國人。」
![]()
宋靄齡 宋慶齡在威斯理安讀書時, 經常在校刊發表 與中國有關的文章, 《留學生在中國的影響》、 《近代中國婦女》、 《中國的詩歌》等,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美國人知道中國。
![]()
宋慶齡 宋美齡在衞斯理女子學院讀書時, 同樣光芒四射, 開學第一天她就走進校長辦公室, 說自己不會在這裏呆太久, 還在自己宿舍里掛上一柄中國長劍, 氣勢恢宏地亮明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
當別的中國女人, 還活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泥淖里時, 她們已作為新時代的女性, 在全世界燦爛地綻放了 。 那個中國人畏葸不前, 外國人對中國人趾高氣揚的時代, 宋氏三姐妹卻有着中國近代女子, 最缺乏的兩個特點, 第一不怕男人;第二不怕洋人。
![]()
自信、獨立、才藝不凡, 如此非凡的宋氏三姐妹, 追求她們的男人, 自然都是左右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 宋慶齡吸引到了孫中山, 宋美齡吸引到了蔣介石, 宋藹齡吸引到了孔祥熙。 而她們之所以能夠擁有, 如此為世人矚目的愛情和地位, 靠的絕非美色, 而是家教所帶給她們的, 學養和人格魅力。
![]()
宋靄齡, 是世界上少有的財商高, 富甲天下的女子之一, 她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宋慶齡, 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國母, 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廣受國人愛戴。
![]()
宋美齡, 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精通六國語言,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1943年,她登上美國國會演講, 成為第一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中國人, 流利的英文、真摯而飽滿的情感, 引發美國朝野震動, 多次響起掌聲,最長的一次5分鐘掌聲不停, 《林肯傳》的作者卡爾·桑德堡, 曾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 「從未見過如此場面,演講太精彩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更是 立刻, 為中國的抗日提供5億美元巨額貸款。 讀宋美齡的故事點擊此處 本文已獲 德國優才計劃 授權 微信號:ToGermany
原文標題: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樣一位最不可思議的父親,他一定是所有人的教子典範!│原創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 在那段動盪紛爭、 恩怨離合的歲月里, 猶如銀河中交相輝映的璀璨明星, 光彩奪目,擁有強悍的生命力, 無疑是中國婦女界, 乃至世界婦女界的典範。
![]()
而作為宋氏家族的一家之主, 是他獨樹一幟地創造環境和條件, 從點滴入手,潛移默化地, 培養了孩子們堅強自立的品格。 是他尊重每個孩子, 將她們視為獨特的個體, 通過言傳身教, 向孩子們傳授了寬容與愛的做人道理。 是他以信仰為基礎, 以貴族精神和平民意識培育了一門俊傑, 是他的傳奇經歷,言傳身教,行為典範, 奠定了宋氏家族獨一無二的教育觀, 帶給了其子女們一生的深度和厚度, 終使得宋氏家族在歷史舞台上璀璨輝煌。 教子當如宋耀如, 今日父親節, 向中國近代史上, 這位最值得尊敬的父親, 致敬! 宋耀如·父親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