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分開坐 排隊離遠點 聞名全球的芬蘭式社恐:不打擾是一種禮貌
歲月靜好,請勿打擾。
芬蘭式社恐
最近,一組公共場所的椅子設計又火了。
![]()
公園裡常見的長凳,
都是一長條,還對稱,
當你和陌生人挨著坐、或是面面相覷時,
一股尷尬感油然而生……
![]()
通過Slyworks Photography
而這組公共椅,
不僅是單人的,
連角度都設計成45度,
渾身上下寫滿了
“歲月靜好,請勿打擾。”
![]()
設計者不出所料,
正是以“內向、社恐”著稱的芬蘭人。
關於芬蘭人有多恐懼社交,早有一組“排隊圖”聞名於世。
![]()
芬蘭人排隊的習慣是
必須間隔1米以上,
再近便是冒犯。
![]()
雨雪交加時,
如果3米的候車棚已經站了2個人,
寧願淋雪也不再躲到棚簷下。
![]()
在芬蘭排隊,
能夠明顯地辨別出
哪些是芬蘭人,
哪些是外國人。
![]()
畢竟連芬蘭的狗,
都十分注意個犬空間。
外媒哭笑不得地報導:
你們芬蘭人就這麼內向嗎?
![]()
芬蘭漫畫家
Karoliina爾霍寧
把這種“芬蘭式社恐”畫了出來。
主角是一個戴著北歐藍帽的圓球人Matti。
![]()
陌生人就是Matti的地獄。
每次和陌生人共乘電梯,
都會緊張得手不知往哪兒放。
![]()
如果他看你,
就是一部頂級恐怖片。
![]()
突然被老師叫去
和陌生人結隊完成任務。
![]()
腳滑已經羞恥感爆棚,
這時陌生人的關心,
對芬蘭人來說更是噩夢!
![]()
陌生人尚可以永不再相見,
熟人的熱絡更為致命。
![]()
而鄰居這種半數不熟的存在,
讓人打招呼也不是,
不打招呼也不是。
![]()
假如只是問一句“吃了沒”,
耿直的老實人,就報上了一周菜單,
兩邊都會很尷尬……
芬蘭式社恐,
就是必須互不相欠,
生怕你來我往沒完沒了。
![]()
兩個話癆一來,
我就插不上嘴了…
![]()
這組“芬蘭人的噩夢”,
連芬蘭總統都愛不釋手,
真是畫出了真實的芬蘭啊。
芬蘭總統Sauli Niinisto捏著Matti
令人意外的是,
還激起了中國網友深深的
共鳴。
大家紛紛表示:
“莫非我上輩子是芬蘭人…”
“終於知道我適合在哪兒待著了。”
“我是精神芬蘭人,簡稱精芬。”
![]()
紅到什麼程度呢?
英國《衛報》都知道中國網友
向往“精芬”了…
![]()
不過有一點,
是中國網友不認同的。
芬蘭人對待食物依然“社恐”。
![]()
看來在我們大吃貨國,
別的地方都可以“精芬”,
只有吃飯不行。
![]()
但是一到必經的公共場所,
大家的感受又是一樣的了。
芬蘭有“公車定律”。
![]()
雖然一排是4個座位,
但只有一列坐滿,
大家才會去坐第二列。
![]()
如果你去旅遊,
不小心在有其他空位的情況下
坐到一個芬蘭人身邊,
他真的會彈起來,
去坐剩餘的空位。
![]()
但是如果你坐下
又挪到了另一個位置,
他就會自我懷疑。
![]()
芬蘭人下個車內心戲也很足。
![]()
如果攔錯車,
真的會硬著頭皮上去,
就因為不好意思。
![]()
不好意思到,
被誇獎就害羞得想鑽桌子。
![]()
不小心口誤,
也會臉紅得像被煮過。
![]()
芬蘭人真有這麼內向嗎?
有個段子說,
芬蘭人跟你聊天,
內向的會看自己鞋子,
而外向的會看你的鞋子。
![]()
但是這種“內向”,
反倒催生出了
各種人性化設計。
![]()
女生們一定有過這種經歷,
一進百貨公司,
就被熱情的櫃姐一路尾隨,
期間各種推銷,不勝其煩。
![]()
芬蘭的商店有兩種籃子,
讓你可以自由選擇,
需不需要店員服務。
![]()
“北歐風”能夠風靡全球,
靠的還是北歐設計對人性最深刻的洞察啊。
![]()
芬蘭人的這種“內向、社恐”,
並不是不禮貌,
而是因為每個芬蘭人,
都極其需要私人空間,
更希望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
人與人之間,
本就需要界線感。
芬蘭人並不是不會溝通,
而是極力減少
“沒有必要的寒暄”。
![]()
芬蘭人不想要“假象朋友”,
卻會為真朋友赴湯蹈火。
芬蘭幾乎沒有“搭訕”這個詞,
戀愛大多是女生追求男生,
但是一旦相愛,就是天長地久。
![]()
相安無事時的保持距離,
與緊急情況時的熱心互助,並不衝突。
假如你在芬蘭迷路,
會有好心的芬蘭人主動幫你查路,
如果查不到,
就會拼命幫你問過路的司機。
內斂卻不乏人情味。
![]()
“芬蘭式社恐”
之所以在中國被認可,
因為本質上,
中國也是一個內斂的國度。
![]()
內斂卻沒有界線感,
才會任由自己的時間,
被並不相干的人佔據。
最怕以關心為名,行干預之實。
![]()
那些在微信、
QQ上發“在嗎”的人
會引起內向者的忐忑。
![]()
迎面而來半熟不熟的
同學、同事,
會讓內向者渾身不自在,
不知打招呼好,
還是退避三舍好。
我們讚美外向者的熱情積極,
也讚美內向者的踏實專注。
一個過分要求“建立關係”,
要求“人人外向”的社會,
是值得反思的。
![]()
如今諸多的尬聊,
話不投機卻偏要硬著頭皮說,
這種體驗真的稱不上舒適。
都像芬蘭一樣,
保持距離感、界線感,
除去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生活將輕鬆自在許多。
這種距離感的本質,
是為了不麻煩、不打擾別人,
不給別人帶來困擾。
![]()
我們盛讚陌生人之間的溫暖,
但那是在危難時刻的緊急相助。
路人之間最好的默契,莫過於
危難之際勇相助,
歲月靜好少打擾。
圖片、資料來自boredpanda
漫畫@Karoliina Korhonen
Facebook的@ finnishnightmares
插件@ finnishnightmaresofficial
官網finnishnightmares.blogspot.com
翻譯、作者:RORO
閱讀全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