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野生動物 救傷幼鶵不干預原則
▲正確方式是先觀察是否有機會把鶵鳥放回原巢或樹枝上,與幼鶵微保距離,等候親鳥引回,而不是要干預自然。(資料照/記者鄧至傑攝2017 06 04) 大 中 小 縣府農漁局保育科日前表示,每年春、夏兩季,為鳥類養育幼鶵期間。常有民眾救傷野生動物鶵鳥,隨即撥打縣政府保育單位,認為這是在做「功德」乙件。事實上此非正確的野鳥救傷方法,正確方式是先觀察是否有機會把鶵鳥放回原巢或樹枝上,與幼鶵微保距離,等候親鳥引回,而不是要干預自然。保育科指出,瞭解並尊重生命,不影響自然規則。因通常會有母鳥照護的幼鶵,很難再順利返回大自然懷抱中,尊重野生動物倫理,依循自然生態法則為依據,才是正確的觀念。救傷野生動物幼鶵時,正常狀態應該待在巢裡由親鳥餵食,因意外才會掉落。或者某些鳥類會有較強壯鶵鳥把弱小手足踢出巢的行為,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母鳥大概每15至20分鐘就要餵食一次,在自然環境下由親鳥照養,鶵鳥的存活率會遠高於由人類照顧。澎湖縣野鳥學會許自由理事長表示,人們對於野生動物保育觀念已逐漸地普及化,但相對性的保育素質,則尚待大家一起努力來提昇。另少數鳥種,鶵鳥一沾染到人類氣味,即會招到同儕鳥種排擠,甚至遺棄。鶵獸幼生是屬於大自然的,即應回歸大自然去,牠不是寵物,不要以對待寵物的方式來待牠,因那樣做往往是害了牠,而不是愛牠。保育科表示,近2個月以來,頻有民眾撥打電話發現幼鶵,急需待救援。即如上述,鳥窩應該在不遠處,可試著找鳥巢位置或是找不到可做一臨時鳥巢,把克難鳥巢放在原發現鶵鳥地點,通常母鳥過不久就會回來餵食了,如此才是愛護野生動物,千萬不要有干預自然生態的行為。
▲近2個月以來,頻有民眾撥打電話發現幼鶵,急需待救援。(資料照/記者鄧至傑攝翻攝2017 06 04)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