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雨後愛河水質清澈 活水潺潺帶特殊硫磺味

▲水質清澈的高雄愛河。(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06.06) 大 中 小 愛河,古稱打狗川、高雄川,也是臺灣高雄市境內的運河,是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源於高市仁武區八卦寮,流經高雄市中心後於高雄港出海。早期的愛河周圍地帶原來是一片沼澤地,直到400年前左右,因為自然的沖積作用使陸地面積擴大,原始的愛河才逐漸成形。6日中午,許多民眾目睹河面魚兒成群,水質清澈,大感新奇。歷史記載1960年高雄工業發展,隨移民大量湧入,而當時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尚未普及完善,使原本具有排水功能的愛河無法負荷這些污染源,成為一條受到污染的河川。而在1977年臺灣省政府開始計畫愛河整治與污水下水道的建設。1990年代才因為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增加、污水處理廠的建造以及設水閘門擋住上游污水而減少污染程度。
▲魚苗成群,水質清澈。(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06.06)在文獻《鳳山縣采訪冊》則稱之為鳳山八景之一的龍巖冽泉,記載為山麓有一巖,泉水出自石罅。夏秋之間雨量豐沛,泉湧如噴霧翻花。潺潺之聲,數里之外仍可遠聞。而高雄柴山登山口的入口處,有一處湧泉,每逢夏秋雨季的時候,就會有活水潺潺,經過橋墩下的人造蓄水池後,再流向愛河。每逢大雨過後,頓時間的高雄愛河出海口段,加上壽山山泉水質特殊清澈且帶有硫磺味,相當特殊。此外每年端午節的龍舟競賽也常在此舉辦。在2003年,愛河也曾發現一隻迷途海豚,因特殊成為當時的話題。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