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上了個「假大學」

「我可能上了假大學」表情包。 大 中 小 新學期開始,和以前一樣,不少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很多人開始了六級備考的征程,微信朋友圈、QQ狀態中『曬』出了各種打卡、各種誓言、各種小目標,似乎要讓別人給做個見証似的。然而,以我的經驗來看,多數人很難堅持到最後,一開始的熱血沸騰,很快會被平日散漫、自由的大學生活消解,最後只能『啪啪打臉』,實現目標的是少數。根據青年公社報導,作為教師,我們都會不厭其煩的給學生一些建議,比如,要做好計劃、管理好時間;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律;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這些社會上普遍泛濫的『成功學』道理,從老師的嘴裡說出來,就跟真理似的,一試就靈。但是,對很多信誓旦旦的學生而言,這些『成功法則』他們壓根兒做不到,因為自我約束能力太差而敗下陣來的學生太多。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真正的邏輯起點,即,你是隨大流而去,還是打心底真的想要通過考試?你要考過的願望有多強烈,是否每天都有沒吃飯的那種『飢餓感』?其實,大學裡有不少人都在盲目的過著,自己可能並不是真正想要的生活。有些學生開口跟我說,『我媽讓我好好學習,打好英語基礎,將來考研究所或出國』,『我爸說了,如果這次過了六級,就怎麼怎麼樣』。那些張口閉口夾帶著『我爸』、『我媽』的學生,總給我一種還沒『斷奶』的感覺。當然,有目標總比沒有好,只是,並非發自內心想要的目標,能否堅持到底,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從熱愛出發,聽起來感覺是一碗『雞湯』。但,事實的確如此。有個學生,剛上大一時,就立志要做口譯員,曾向我諮詢過備考口譯的方法。事實上,每個來找我諮詢的學生,我的答案都一樣:你每天至少都要堅持3個小時的練習。在我看來,有些學生僅僅是諮詢而已,並不會付出行動,因為那並不是他內心真正想要的目標,只是考試任務,或者說,他想要達成這個目標的願望,還缺一種『如飢似渴』的強烈感,『想要』、『十分想要』和『萬分想要』的結果導向是不同的。而她,真的做到了。4年大學生活,她朋友圈裡每天發布的狀態幾乎都在重複一件事—看書、做筆記、做練習,寒暑假也沒閒著,去上海報了個培訓班,白天上課,晚上就住在培訓班的宿舍,後來終於考上了上海某大學翻譯專業的研究生。上個學期,她朋友圈裡曬的都是幫企業做口譯、和外國人的合影。某一次,她還給上海某個區政府的領導做了回交替傳譯。可以說,她離自己的職業目標越來越近。我們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努力不夠、堅持不夠,卻忘了我們對這件事本身的熱愛還不夠,還沒有達到望眼欲穿的癡迷程度。當你的熱愛、慾望足夠強烈,那些所謂的時間規劃和管理、自我監督等,根本就不是問題。『一萬小時定律』是這樣說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我倒覺得,有必要加個前提條件—始終擁有萬分想要做成一件事的『飢餓感』。這才是你堅持下去的根本動力。從緊張的高中生活進入大學,沒有了家長、老師和學校的管制約束,不少人放縱了自我,有的人甚至還被動的等著老師布置作業,老師推一步,他進一步,從來不主動去想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人家幹什麼,自己就幹什麼;還有的被社團工作、社會實踐等各種活動綁架,一個都不能少,只顧做加法,不會做減法,到頭來成了個平庸的『社會活動家』,簡歷上沒有拿得出的『亮點』,缺乏核心競爭力,真是越忙越迷茫。忙碌,並不代表在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而努力。專業是爸媽選的,目標是隨大流的,生活是複製別人的,內心沒有學習和進步的『飢餓感』,何以有定力管得住自己、堅持下去?從來都沒有為內心真正的願望而努力過,最後也許只會感覺自己上了個『假大學』。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