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籍女來台工作6年 疲勞就醫竟確診為腎衰竭
▲台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執行長吳麥斯說明裴氏鸞接受父親捐腎的過程。(圖/公關照片) 大 中 小 來自越南福壽省的裴氏鸞,正值24歲的青春年華,2016年4月卻突然被診斷為腎衰竭,必須一輩子洗腎,生性樂觀的她雖然能接受與疾病共處,但面對家計與醫藥費仍無計可施,所幸透過父親捐腎,並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移植手術後,讓她重獲新生。臺北醫學大學與蘇家陞器官捐贈基金評估其狀況後,決定致贈慰問金,協助裴氏鸞一家渡過難關。裴氏鸞來台工作6年,每年身體健康檢查結果皆為正常,但在2016年4月身體突然感到異常疲憊,原以為是自己缺乏運動,身體不夠強健,於是開始透過跑步健身,未料卻越跑越累,裴氏鸞驚覺身體可能有狀況後轉赴醫院就診,結果被診斷為腎衰竭。裴氏鸞原本打定主意洗腎,不想接受父親捐腎的提議,但在家人不斷勸說下,且詢問醫師確認父親健康不會有大礙後,裴氏鸞才決定接受父親移植一顆腎臟。北醫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洪進昇及其團隊也不負所望,成功完成移植手術。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執行長暨腎臟科醫師吳麥斯教授表示,裴氏鸞當初被診斷為腎衰竭時,肌酸酐高達11.0mg/dL(女性正常值為0.5至1.3 mg/dL),全身嚴重水腫,進行透析治療時,膚色變得更暗沈。而裴治鸞去年發病時,國內法規尚未修改,她因為工作期限制,必須在去年底返回越南,由於當地就醫不便,全家人也擔心醫療技術及經濟問題,因此當裴氏鸞的父親提出捐腎一事時,醫師也認為腎臟移植可獲致最佳的治療效果。在詢問確認適法性沒問題後,父親也隨即來台接受身體檢查等程序。吳麥斯執行長指出,即使國內等待腎臟移植人數有數千人,但近幾年獲捐贈腎臟進行移植的人仍不多,而對腎衰竭患者而言,如能進行器官移植,身體康復狀況會較透析治療來得好;比較透析治療與腎臟移植的治療情形,台灣進行血液透析治療5年存活率為56%,腹膜透析為66%,而腎臟移植之5年存活率達93%,遠高於透析治療。裴氏鸞術後回想發病時,20多名同事見她腎臟突然出狀況大為震驚,大家看她喜獲重生後,紛紛至醫院預約腎臟檢查。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